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集美文明网> 文明创建 > 正文

集美区社科联当好发展的智囊 助力人文集美建设

2018-06-01 15:52:46应洁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当好发展的智囊 助力人文集美建设

集美区社科联积极发挥作用,成为促进区域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

自2010年成立以来,集美区社科联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市社科联、区委宣传部指导下,积极发挥“桥梁纽带、组织协调、咨询服务、宣传普及”的作用,成为促进区域社会科学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促进集美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聚焦主题主线

传递正能量

去年11月开始,一支由社科专家等组成的区委“十九大精神@你我他”宣讲轻骑兵先后走进集美的企业、机关、村居、校园、军营等,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十九大精神宣讲。

作为党委领导下的学术性群众团体,集美区社科联聚焦主题主线、积极开展党的重大理论宣传,近年来先后组织社科专家参加区委宣讲团及集美区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宣讲团等,深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和驻集部队宣传党的重要会议精神,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好党的理论、观点的宣传者和正能量的凝聚者、传播者。

立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集美区独特的“一精神三文化”(即嘉庚精神和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区社科联积极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传播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

挖掘特色资源

助力地方发展

在集美,由区社科联与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厦门理工学院联手组建的“集美社科专家库”阵容强大。专家库目前有100多名专家学者,涵盖哲学、政治学、法律、党建、历史、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建筑学、文化新闻出版等各个领域,成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纽带桥梁与重要智囊。

集美是嘉庚故里、百年学村,高校云集、人才智力资源丰富是集美重要的优势。区社科联充分利用辖区高校资源为地方发展献计献策,切实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先后完成了《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践研究》《众治成“美”:“人文集美”引领下集美区创新社区治理的实践研究》等一批调研成果。

尤其在挖掘集美特色学术研究,在“一精神三文化”研究、民俗研究等方面,区社科联不断深化拓展更具优势的专业化智库建设,先后完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传统民俗活动研究》《集美区民俗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以传统文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带一路”倡议视角下传统民俗活动的传承:提升后溪城隍庙会的思考》等研究报告。研究课题《以民俗为载体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获得了中国政研会2016年度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

搭建平台

促进学术交流

此外,区社科联还积极搭建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多次举办社科论坛,以“弘扬嘉庚精神建设美丽集美”“在民俗活动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题,吸引专家学者积极提出建设性的专业意见。

去年11月举办的社科论坛围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集美文化自信”邀请社科专家就嘉庚精神的传承和发展、闽南侨乡文化资源保护等议题进行分享讨论,对进一步传承“一精神三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期间,由区社科联参与主办的“端午文化论坛”也在两岸越来越有影响力。经过多年的发展,集美端午文化论坛研究成果丰富,已成为弘扬嘉庚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现集美独特人文魅力的重要平台和窗口。

依托专业力量

打造惠民利民项目

作为集美区社会科学领域各个学会、协会和研究会的“大家庭”,区社科联积极发挥这些专业组织的力量,紧扣百姓所需,打造惠民利民项目。

2014年5月,集美区心理学会成立,这是福建省成立的首个县(区)级心理学会。学会成立后致力于推行“心灵绿洲”计划,广泛开展心理咨询服务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军营,以及进特殊群体活动,深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区社科联还通过每年的“三下乡”“全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周”“社科专家学者走基层”等系列活动,积极传播社科知识,将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税收政策、金融安全、消费维权等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送上门”,发挥了社会科学传承文明、资政育人、创新理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记者:应洁 来源:集美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