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资料文件 > 正文

2017年集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7-01-13 09:03:20 来源: 集美区政府采购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6年12月20日在厦门市集美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何东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集美改革发展承前启后、成果丰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跨岛发展机遇,较好完成了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6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固定资产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6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五年来先后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国家级生态区、省级文明城区四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区六连冠等荣誉称号。集美的发展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经济规模效益持续提升。预计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62亿元,同2011年相比,年均增长9.3%;财政总收入105.25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0.71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0.78:65.03:34.19调整为2016年的0.4:49.44:50.16。“4+X”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获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软件园三期起步区等一批产业载体建成投用,厦门演艺城初步成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人、省“百人计划”22人、市“双百计划”62人,引入台湾生产力中心辅导21家企业转型升级,集聚32家众创空间,建成全市首个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宏发电声、金龙联合、蓝斯通信获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入选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区域性产业扶持政策“洼地”初步成型,出台惠企政策64项。区产业引导基金参股设立子基金14支,总规模40.9亿元,数量及规模位居全市第一。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商事登记等改革顺利开展,商事主体增加到57316户,增长近1倍。

(二)城市功能品质完善优化。“一心四片”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集美新城累计投资1120亿元,实现五年基本建成目标,初步形成集聚态势。征地拆迁工作强力推进,完成征地4.36万亩,拆迁410.96万平方米,为城市和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有力推动了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机械工业集中区等重大片区开发。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田头、张庄等46个美丽村庄,灌口镇荣获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称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龙厦、厦深铁路和厦安高速等相继通车,同集路、集灌路、杏滨路等8个“两环八射”市级城市快速路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地铁1号线集美段11个站点站房基本建成,6号线启动建设。高标准建设20公里环杏林湾绿道,集美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启用并列入国家试点项目,集美北部新城区中央公园等一批公共停车场建设有序推进。

(三)人文特质魅力彰显。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大力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成功举办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首届嘉庚论坛等系列活动,创作电视动画片《陈嘉庚的故事》等一批文艺精品,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提升了嘉庚精神领航基地知名度。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集美弄龙阵头》获国家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首部《集美区志》出版并获评厦门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美年鉴》(2014)获评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编制全省首部县区级文化业态布局规划,打造国际集美节旅游品牌,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国际气球艺术节、草莓音乐节、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等高规格品牌活动。灵玲国际马戏城、嘉庚剧院、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门老院子等一批文化演艺场馆投入运营。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打造“心灵绿洲”、诚毅志愿者联盟等品牌,涌现出陈清洲等一批先进典型。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在全省首创基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投资12.41亿元全面开展流域截污整治,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河长制”,小流域治理扎实推进;全区208个村庄农村污水治理全面铺开,推进农业面源整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41万亩,占全区农田70%,全面完成生猪退养,区域水质明显改善。实施杏林湾环湾截污工程,在全省率先试点对初雨污染进行截流处理,在全市率先建设截污工程智能化监控系统,通过改扩建、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日污水处理能力提高10.5万吨。水环境治理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通过住建部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初审。新增灌口风景湖等34个公园,天马山生态红线示范段等一批生态工程建成投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国家和省、市绿化考评标准。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54元,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0%,均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坚持民生优先,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8%以上。新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28所,新增中小学学位3.5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4110个,新增灌口、杏南两所省一级达标高中及杏林中心幼儿园等三所省示范园,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厦门医学院建成招生,市第二医院升格为岛外首家三甲医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稳步推进,提前完成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目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卫生和计生部门顺利整合,全面落实两孩政策,计划生育工作保持良好态势。全省首创对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等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工资性补贴,核发各类就业补贴5.27亿元,新增就业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8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6万人,基本建成全民社保城区。“绿洲计划”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标准大幅提高。顺利完成两届村居换届选举,社区网格化工作实现全覆盖,新增康城、双乐等6个社区居委会。城乡社区普遍建立居民理事会或乡贤理事会,建成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园,入选全国首批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区农村集体发展项目用地总体规划》通过审批,建成文教区后勤服务中心等5个村集体发展项目。投资1.3亿元提升改造安置房小区公共配套,办理安置房个人产权证1472套。平安集美建设迈上新台阶,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成,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建成全省县级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社区矫正中心,获评全省平安先行区、平安渔业示范区,社会治理综合平台被授予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

(六)政府自身建设显著加强。坚持依法行政,完成“六五”普法,启动“七五”普法,获评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市依法行政示范区。科学规范行政决策,区政府常务会每年两次学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六项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出具近200份法律意见书,完成决策实施情况评估、规范性文件清理,废止和失效61件规范性文件,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建成投用行政执法信息化平台,强化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实现依法行政与法院行政审判、检察院司法监督的良性互动,2016年区政府负责人出庭率位居全市前列。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3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7件、政协委员提案533件,法定期限办复率均为100%,满意率分别为98%和97.9%。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强化监督问责,完善绩效管理,加快政府职能和作风“双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公布区、镇(街)两级行政权责清单。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名列全省前茅,全省首创惠企政策集中服务平台,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增至108个窗口957项,日均办件量排名全市各区第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今年以来全球最强、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莫兰蒂”的正面袭击,全区党政军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抗御和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恢复重建的“集美速度”广获好评,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的人文集美。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友好城市合作交流,扎实做好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帮扶等工作。外事、港澳台事务、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人防、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侨联等群团组织为推动政府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集美区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做出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各驻区单位、驻集部队、在集高校院所,向关心支持集美建设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五年的工作,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推动科学发展,始终以项目、产业为抓手,做大做强经济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际竞争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以创新引领发展,以人才支撑转型,大力发展信息软件、文化演艺等新兴产业,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坚持优化城乡发展环境,坚持城乡一体同步发展,在环境保护上舍得大投入下功夫,大力提升城乡环境,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建设务实高效廉洁政府和人民满意政府,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和水平,坚决拒腐防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大,二产转型升级步履维艰,三产中的新兴、主导产业短期内难以形成重要支撑,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创新成本较高;公共服务能力尚有差距,教育、卫生、文化服务供给与城市发展还不匹配;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还不高;转变政府职能还不到位,少部分干部主动服务、争先创优的意识不足,素质、精神状态还需进一步提升。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政府的主要工作

区第八次党代会深刻分析了集美今后五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了深化人文集美建设,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建成美丽厦门示范区的战略部署。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牢牢把握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化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城学人深度融合,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和跨岛发展新市区,以加快产业、城市、社会转型为主线,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为目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五大发展示范区,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力争到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财政总收入和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8%,规上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服务业营收超过1200亿元,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1%以上。实现上述目标,必须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打造区域创新中心。构建“4+X”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海西高端制造业基地、海西硅谷、厦门演艺城和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推进产城学人融合,学习闵行经验,实现大学校区、产业园区、城市社区三区联动,深化政产学研合作。集聚创新资源,加快产业园区、创新城区、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建设,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强化金融支撑。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发挥政策洼地优势,激励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实施知识产权示范工程,培育壮大自主品牌,引进培育领军拔尖人才。

(二)坚持协调发展,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要求,建设跨岛发展新市区。进一步提升集美新城功能品质,在新城核心区形成商业繁荣的中心街区,实现集美新城十年集聚成城的目标。以国际化生态海湾新城为目标,加快马銮湾新城建设。以“建设一片、配套一片、入驻一片、达产一片”的态势加快推进并基本建成软件园三期。着力推进基础设施、社会事业、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工作,坚持建管并重,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加快旧城区的城市更新,建设一万套公租房、一万个公共停车位,建成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打造汽车小镇、动漫小镇,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均等化,增强村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三)坚持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级生态文明试验区。推动山、海、田、城、路协调共生,打造鲜明的山海城湾美丽生态园林城市格局。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建立区级考核体系。以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建设为抓手,严格落实节能减排降碳,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加强水环境治理,完成三溪一库控源截污,城市建成区水体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建设海绵城市,推进城区雨污分流,完善城市绿地,加大林相改造力度,构筑生态保护屏障,为城市建设提供生态环境支撑,为市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福利。

(四)坚持开放发展,争当改革开放的清新窗口。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沿线国家新兴市场,扶持发展服务外包、跨境电商等新型业态,促进海外优势产业“引进来”和我区企业“走出去”。不断深化对台交流融合,深入挖掘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品牌优势,推进对台产业深度合作,构筑两岸同胞融合温馨家园。建设中国最美侨乡,依托嘉庚论坛等平台,以嘉庚精神为纽带,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智、发挥侨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利用自贸区的溢出效应全面优化市场环境,积极争取试点政策和经验在集美复制推广,力争在市场准入、市场服务、社会信用、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上达到国际水平。

(五)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提升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全方位进入高铁、地铁时代,建成福厦高铁和3条地铁线集美段,构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建设省级教育强区,新改扩建一批中小学、幼儿园,新增中小学学位3.2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7290个,推动市属名校到集美创办实质性学校。深化医改,构建预防为主的大健康体系,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成集美新城医院等高水平医疗机构。建设全国充分就业城区,实现新增就业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0.8万人,社会救助、扶贫工作深入精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2017年工作任务

2017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是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厦门举办之年,也是我区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全年工作意义特别重大。我们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强化创新驱动,狠抓改革攻坚,提升开放水平,突出环境提升,优化民生保障,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1%;规上工业产值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0.6亿美元;财政总收入增长9.1%,其中区级财政收入同口径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9.1%以上。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前3年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围绕上述目标,必须扎实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转换发展动能,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中心。健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落实“三区联动”机制,促进辖区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鼓励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技术交易,推动高校整合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检测中心等优质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积极引进西安交大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在我区设立技术转移机构。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推动厦门理工(集美区)工业设计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进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二期、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建设。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完善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体系,深化两岸青创基地建设,引导众创空间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实施“聚贤集美”人才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力度。继续做大做强区产业引导基金,吸引股权投资机构入驻杏林湾营运中心,初步形成基金聚集区。

优化提升先进制造业。培育增量,做大新载体、新项目。推进机械工业集中区三期、后溪工业组团拓展园等集中成片新载体建设,盘活原迈士通等闲置用地,探索推进“工改工”模式,力促旭鸣实业、康柏机械等项目投产,推动华懋新材二期、艾思珂冷链等项目开工,推进厦晖金属、姚明织带等企业增资扩产,加快立洲集团、圣格包装等项目落地。优化存量,力促企业提质增效,重点加强13家产值超10亿元大户的点对点服务。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机器换人,扶持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推进“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创新,鼓励宏发电声等电子元器件企业加快“两化融合”,支持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推广3D打印技术。加强转型辅导,依托台湾生产力中心为企业转型导入精益生产模式。

大力发展软件信息业。加快拓展软件园三期产业空间。完善提升东片区,建成100万平方米,启动200万平方米的产业空间建设,启动西片区市政道路建设。强化招商服务,围绕移动互联、动漫游戏、电子商务、大数据信息安全、智慧城市等重点领域加快招商,和火炬管委会联手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形成叠加效应,支持咪咕动漫、雅马哈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促中移动一期、网宿科技、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正式入驻办公,推进中国数码港、吉比特、罗普特等自建项目建设,推动北京电子城、易尔通科技开工,加快软通动力、宇信科技等项目落地,力争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营收突破100亿元。

繁荣活跃商贸物流业。策划九天湖商业街区,围绕大明广场、诚毅书城、杏林湾营运中心,打造集美新城繁荣街区,推动中交和美新城、棕榈城、万科广场、世茂璀璨天城、凤凰花城等综合体商贸部分建设,繁荣北站、新城、杏林、集美等商圈,力促王府井生活广场如期开业。做强冷链物流、汽车物流、电商物流,扶持德邦、旺墩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嘉晟供应链、电商谷、普洛斯物流等项目投产。依托车驾管办证服务中心,加快海西汽车城、汽车物流中心、二手车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力争汽车物流业当年实现产值20亿元,5年内年产值达到100亿元。

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整合营销、全域旅游”为重点,完善“三个版块、五条线路”旅游格局,促进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加快景点建设和产品开发,力促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星巢”项目建成投用,完善文化演艺、亲子游、研学旅行等旅游产品。强化旅游目的地营销,充实提升集美节品牌,借助中青旅营销策划平台对集美旅游资源进行高水准的整体规划、策划、宣传。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开通旅游专线车,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力促集美湖大酒店、北海湾酒店二期、灵玲马戏亲子大酒店、月美池酒店等建成投入使用。延伸旅游产业链,实施“旅游+”跨界融合,打造以大中型客车整车制造和汽车文化旅游为特色的灌口汽车小镇、以文创休闲旅游为特色的动漫小镇。

做优做精现代都市农业。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加快休闲农业主题乐园等项目策划和建设,培育和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推进农村集体发展项目建设,探索国有企业与村集体合作开发运营模式,策划实施西亭社区人才公寓、灌口东部新城农贸市场等项目。

(二)突出宜居宜业,着力增强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

优化城市格局。加快“一心四片”融合对接、连片成势,构筑协调发展的城乡区域格局。推进集美新城在更高的起点上全方位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环境设施,强化产业支撑,提高住宅、办公入住率,集聚人气商气,初步形成新城市中心。推动马銮湾新城继续完善各项规划,加快生态修复工程、湿地公园、骨干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旧城区,策划推动杏东纺织片区、杏西电厂片区城市更新,启动集美老火车站片区改造,力争完成9个老旧小区改造。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做好旧村改造,实施8个美丽乡村项目,提升改造11条农村公路,启动马銮湾新城片区保留村庄的更新改造。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快项目推进,确保地铁1号线通车,推进地铁4号线、6号线建设。围绕地铁通车,做好换乘衔接,加快公交场站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和慢行系统为补充的公共交通体系。配合优化高铁选线规划,提升北站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推进路网建设,确保“两环八射”市级城市快速路上半年全线通车,加快新324国道等主次干道建设进度。全面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加密布设气象自动站网,实施防洪排涝三年行动,启动月美池等一批城市排涝、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建成城市内涝防治监控系统,支持杏林水厂扩建,推进高集海堤开口改造工程,实施杏林湾湿地公园一期等海绵城市项目,推动软件园三期综合管廊开工。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及管办分离等环卫体制改革,发挥“大城管”机制优势,大力整治占道经营、流动摊点、违章停车、渣土运输污染,清理乱堆杂、卫生死角,加强在建工地管理,城区全面实施12小时保洁,重点区域加快落实16小时保洁。以“零容忍”高压态势拆除“两违”,逐路段、逐小区排查整治。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先进城区建设,进一步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提升社区网格化、数字城市等各类信息平台的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治安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完善新老城区菜市场、超市等商业配套,加强清洁楼、公厕等环卫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建成投用宁宝公园、杏滨小学地下停车场,新增1000余个公共停车位。

(三)紧扣绿色低碳,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大力实施“蓝天工程”。深入推进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加强道路扬尘和工地扬尘综合整治。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进一步改造和淘汰高耗能、高排放产业,支持建霖工业“绿色数字化工厂规划”项目,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锅炉整治任务。倡导绿色出行,将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提高到70%以上,加快充电桩规划、建设。推行绿色建筑,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深化实施“碧水工程”。落实饮用水源地安全保护性措施,巩固坂头-石兜水库畜禽养殖清退成果,建设安全生态水系。提升深青溪、瑶山溪、后溪等流域综合整治成效,深化三溪一库水体达标治理工作,全面完成杏林湾截污整治工程,力争139个村庄污水集中纳管项目全部建成,确保实现无劣五类水目标。完成海岸线砂场、大排档整治工作,打造海岸美丽景观带。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动集美、杏林两个污水厂提标改造,加快建设软件园三期污水处理站和前场、灌北污水再生处理站。

着力实施“城市景观工程”。紧紧围绕“六线六片”重点区域,全方位加快园林绿化、立面整治、夜景建设等改造提升工作,投资7亿元完成41个绿化项目,全面提升进岛门户等重点片区、重要线路和节点的绿化美化水平。加快大型综合公园以及社区公园建设,重点推进天马山郊野公园、园博苑教育岛儿童公园建设,建成辖区主要市政道路及公园智能喷灌系统,进一步提升园林绿化管养精细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以门户地带为重点,改造建筑外立面,规范户外广告、店牌店招,规整各类管线;对全区重要路段、主要节点夜景工程进行统一设计、全面提升,打造具有闽南特色、温馨和谐的城市景观风貌。

(四)注重普惠共享,着力提升人民幸福指数

建设教育强区。做好“教育强区”省级认定迎检准备工作。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38所,新开办3所公办幼儿园。后溪中心幼儿园争创省级优质园。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名校名师战略,实施名师动态管理,加强教师交流、培训,不断深化提升厦门一中、厦门外国语学校、厦门实验小学、五缘实验学校与我区的合作办学成效,稳步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完成区级无线教育城域网建设。加大扶持、规范民办教育力度,引进高端国际教育资源,争取中锐双语学校落地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争创国家示范性学校。加快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建立区政府与高校战略共建机制,重点支持辖区高校跻身国内外前列的优势学科建设。推进校园周边综合整治工作,保障校园安全。

打造“健康集美”。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积极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扎实推进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加快推进集美新城医院项目,支持第一医院杏林分院做强做大,推动灌口镇中心卫生院提升为二级医院并努力为提升为三级医院创造条件。启动区妇幼保健院住院部建设,新建锦园、北部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创新“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激发基层活力,实现分级诊疗的改革目标。

提升文化软实力。弘扬嘉庚精神,打造全国一流华文教育基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对接合作。继续办好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为代表的系列品牌文体活动,拓展全民健身活动,深化海峡两岸文化体育交流,不断丰富活动内涵,进一步提升集美文化形象和影响力。推进集美学村申报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加快集美塔侨乡博物馆建设,传承城市文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区青少年宫、灌口文体中心建设,启动集美体育中心项目,建设更多可承办国内外大型赛事的场馆。

提高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对就业重点群体的技能培训和奖励扶助力度,鼓励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深化实施“金蓝领人才培养工程”,启动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实施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巩固全民社保成果。建设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精准帮扶低保、低收入家庭和计生特困家庭。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推进12家农村幸福院投入运营,加快杏南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扶持兴锦园等民营养老机构。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火车(新)站5号地块等安置房项目,启动福厦高铁和地铁4、6号线安置房建设,结合产业发展新建公租房和人才公寓。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进一步推动社区事项清单的梳理,完善社区网格化建设工作,提升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效。深化两岸社区建设交流。完善社区、社会组织、社工“三社联动”机制,推进和规范向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购买服务。深化平安集美建设,加强维稳安保工作,加强技防建设,创新深化“互联网+”群防群治,不断提升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健全多元化解纠纷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着力加强事故多发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加强食品药品和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维护民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

(五)改进作风效能,着力抓好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依法用权。把政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坚持科学决策,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积极做好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严格落实行政诉讼领导出庭制,依法化解矛盾争议。增强政府法制力量,继续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坚持高效服务。进一步提振精神,提高执行力,全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推行“马上就办”,强化督促检查和督查问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推动各级干部焕发激情、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动态管理权责清单,升级审批电子系统,进一步扩大全程电子化登记覆盖面,实现与省、市网上办事大厅对接。继续实施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先期行动计划,促进开办企业、办理工程建设项目许可等7个方面的行政服务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推进反腐倡廉。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巩固“两学一做”教育成果,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以党内监督带动其他监督、完善监督体系,自觉接受人大、监察机关、司法机关依法监督,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强化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完善社会和舆论监督机制。

各位代表,新起点承载着新使命,新征程期盼着新跨越。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将集美建设成为五大发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