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资料文件 > 正文

2017年集美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7-01-13 09:03:20 来源: 集美区政府采购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2016年12月20日在厦门市集美区第十二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区长 何东宁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集美改革发展承前启后、成果丰硕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厦门工作的重要指示,主动适应和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跨岛发展机遇,较好完成了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2016年预计全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1000万人次,固定资产五年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60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五年来先后获评全国文化先进区、国家级生态区、省级文明城区四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区六连冠等荣誉称号。集美的发展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历史起点上。

(一)经济规模效益持续提升。预计2016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562亿元,同2011年相比,年均增长9.3%;财政总收入105.25亿元,年均增长16%,其中区级财政收入30.71亿元,同口径年均增长2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结构从2011年的0.78:65.03:34.19调整为2016年的0.4:49.44:50.16。“4+X”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产业转型升级初见成效,获评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杏林湾商务营运中心、软件园三期起步区等一批产业载体建成投用,厦门演艺城初步成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7人、省“百人计划”22人、市“双百计划”62人,引入台湾生产力中心辅导21家企业转型升级,集聚32家众创空间,建成全市首个机器人及数控技术应用研发平台,宏发电声、金龙联合、蓝斯通信获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入选国家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区域性产业扶持政策“洼地”初步成型,出台惠企政策64项。区产业引导基金参股设立子基金14支,总规模40.9亿元,数量及规模位居全市第一。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扎实推进,多规合一、商事登记等改革顺利开展,商事主体增加到57316户,增长近1倍。

(二)城市功能品质完善优化。“一心四片”的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集美新城累计投资1120亿元,实现五年基本建成目标,初步形成集聚态势。征地拆迁工作强力推进,完成征地4.36万亩,拆迁410.96万平方米,为城市和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有力推动了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机械工业集中区等重大片区开发。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成田头、张庄等46个美丽村庄,灌口镇荣获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称号。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龙厦、厦深铁路和厦安高速等相继通车,同集路、集灌路、杏滨路等8个“两环八射”市级城市快速路改造项目进入收尾阶段,地铁1号线集美段11个站点站房基本建成,6号线启动建设。高标准建设20公里环杏林湾绿道,集美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启用并列入国家试点项目,集美北部新城区中央公园等一批公共停车场建设有序推进。

(三)人文特质魅力彰显。实施人文集美发展战略,大力传承和弘扬嘉庚精神,成功举办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100周年、首届嘉庚论坛等系列活动,创作电视动画片《陈嘉庚的故事》等一批文艺精品,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提升了嘉庚精神领航基地知名度。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集美弄龙阵头》获国家民间文艺最高奖项山花奖,首部《集美区志》出版并获评厦门市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集美年鉴》(2014)获评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一等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编制全省首部县区级文化业态布局规划,打造国际集美节旅游品牌,成功举办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国际气球艺术节、草莓音乐节、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总决赛等高规格品牌活动。灵玲国际马戏城、嘉庚剧院、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门老院子等一批文化演艺场馆投入运营。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化,打造“心灵绿洲”、诚毅志愿者联盟等品牌,涌现出陈清洲等一批先进典型。

(四)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在全省首创基层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机制,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投资12.41亿元全面开展流域截污整治,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河长制”,小流域治理扎实推进;全区208个村庄农村污水治理全面铺开,推进农业面源整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1.41万亩,占全区农田70%,全面完成生猪退养,区域水质明显改善。实施杏林湾环湾截污工程,在全省率先试点对初雨污染进行截流处理,在全市率先建设截污工程智能化监控系统,通过改扩建、新建污水处理设施,日污水处理能力提高10.5万吨。水环境治理达到省内领先水平,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通过住建部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初审。新增灌口风景湖等34个公园,天马山生态红线示范段等一批生态工程建成投用,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超过国家和省、市绿化考评标准。

(五)民生福祉持续增进。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41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54元,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0%,均高于生产总值增速。坚持民生优先,民生支出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78%以上。新办中小学、公办幼儿园28所,新增中小学学位3.5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4110个,新增灌口、杏南两所省一级达标高中及杏林中心幼儿园等三所省示范园,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称号。厦门医学院建成招生,市第二医院升格为岛外首家三甲医院,“基层首诊、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稳步推进,提前完成2016年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目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大幅提升。卫生和计生部门顺利整合,全面落实两孩政策,计划生育工作保持良好态势。全省首创对被征地农民和退养渔民等就业困难人员实施就业工资性补贴,核发各类就业补贴5.27亿元,新增就业2.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8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26万人,基本建成全民社保城区。“绿洲计划”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教育救助、医疗救助等标准大幅提高。顺利完成两届村居换届选举,社区网格化工作实现全覆盖,新增康城、双乐等6个社区居委会。城乡社区普遍建立居民理事会或乡贤理事会,建成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园,入选全国首批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全区农村集体发展项目用地总体规划》通过审批,建成文教区后勤服务中心等5个村集体发展项目。投资1.3亿元提升改造安置房小区公共配套,办理安置房个人产权证1472套。平安集美建设迈上新台阶,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基本建成,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建成全省县级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社区矫正中心,获评全省平安先行区、平安渔业示范区,社会治理综合平台被授予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奖。

(六)政府自身建设显著加强。坚持依法行政,完成“六五”普法,启动“七五”普法,获评全国法治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区、市依法行政示范区。科学规范行政决策,区政府常务会每年两次学法,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等六项制度,政府法律顾问出具近200份法律意见书,完成决策实施情况评估、规范性文件清理,废止和失效61件规范性文件,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建成投用行政执法信息化平台,强化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实现依法行政与法院行政审判、检察院司法监督的良性互动,2016年区政府负责人出庭率位居全市前列。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结人大代表议案3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547件、政协委员提案533件,法定期限办复率均为100%,满意率分别为98%和97.9%。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大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度,强化监督问责,完善绩效管理,加快政府职能和作风“双转变”。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公布区、镇(街)两级行政权责清单。区行政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名列全省前茅,全省首创惠企政策集中服务平台,进驻中心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增至108个窗口957项,日均办件量排名全市各区第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今年以来全球最强、也是1949年以来登陆闽南的最强台风“莫兰蒂”的正面袭击,全区党政军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抗御和灾后重建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恢复重建的“集美速度”广获好评,让世界看到了一个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的人文集美。

同时,我们积极开展友好城市合作交流,扎实做好山海协作、对口支援帮扶等工作。外事、港澳台事务、侨务、民族宗教、国防动员、人防、慈善、老龄、关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科协、侨联等群团组织为推动政府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集美区人民政府,向辛勤耕耘、做出奉献的全区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干部、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各驻区单位、驻集部队、在集高校院所,向关心支持集美建设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过去五年的工作,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坚持推动科学发展,始终以项目、产业为抓手,做大做强经济规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城际竞争实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以创新引领发展,以人才支撑转型,大力发展信息软件、文化演艺等新兴产业,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坚持优化城乡发展环境,坚持城乡一体同步发展,在环境保护上舍得大投入下功夫,大力提升城乡环境,提高城市承载力和宜居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完善公共服务配套,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建设务实高效廉洁政府和人民满意政府,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提高为民服务效率和水平,坚决拒腐防变,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大,二产转型升级步履维艰,三产中的新兴、主导产业短期内难以形成重要支撑,企业抗风险能力偏弱,创新成本较高;公共服务能力尚有差距,教育、卫生、文化服务供给与城市发展还不匹配;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还不高;转变政府职能还不到位,少部分干部主动服务、争先创优的意识不足,素质、精神状态还需进一步提升。我们要正视困难和问题,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