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游客出游时“任性扔币祈福”的不文明行为连续见诸报端:游客不顾劝阻向海龟丢硬币,致海龟吞币而亡;老人随意往飞机发动机扔硬币,致航班延误;在雷峰塔遗址,游客的硬币叠成一座“钱山”……不禁引人深思:游客为何越来越“任性”?实现文明旅游为何任重道远呢? 在旅行中表达美好心愿也许是游客的普遍心理,但是若将此心态无限扩大,无节制任性,把保护人文景区的意识和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抛之脑后,扔的已不只是硬币,也“扔了”这些游客的个人美德,更让多年来文明旅游建设的辛勤汗水付诸东流。不能让游客如此“任性”下去,该如何发力? 制止人们出游时的“任性”重要而紧迫,却难以一蹴而就,需要游客、景区、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合力,更需要回到游客需求上,真正把脉游客的心愿和景区的规划现状,结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因势利导,才能有所建树。 要从游客的需求入手,拓展文明祈福的渠道。游客之所以“任性”。一方面是因为有其心理需求,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其实就是满足了游客的祈福和祝愿心理,让游客的美好心愿以更加健康、有益的形式表达出来。另一方面还在于大多数时候主动提供给游客文明祈福形式太少,因此,在生态、人文景点也需多一些互动和沟通,要真正走进游客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感受与所需。一次旅行、一次向导、一席对话,都是一种走进游客内心世界的钥匙,是引导与推动文明祈福、文明出游的源头活水。 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让游客谨记文明。不断完善景区文明旅游的制度,紧密结合景区现状和游客特点,加强景点的文明旅游宣传,出台保护规定和惩罚措施,做好劝导教育。做到宣传先行,奖惩并施。使游客认识到国家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强化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之心、对人文环境的爱护之心,强化坚决抵制不文明行为的决心,自觉杜绝只顾自己一时痛快,不顾别人感受的行为。 对待游客不良的“任性”行为不能逆其天性而行,正确引导旅行中的文明,更要把脉游客心性,这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心和决心。以积极的方式日夜播撒出文明的种子、疏导出灌溉游客文明心田的活水,游客看待文明之旅才会有健康的心志、敬畏的心志、热爱的心志。 |
相关阅读:
- [ 07-21]狗不管,主之过 太任性,必惹祸
- [ 07-19]“任性”背后是人与车争路权
- [ 07-19]任性投币不可取,另辟通道是良方
- [ 07-18]惠安:开车太“任性” 入坑难“自拔”
- [ 07-12]剥夺填报自由,张扬权力任性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