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文化自信与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召开。与会专家强调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摆上工作日程,强化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使中华文明得以永续发展。(3月20日《人民日报》) 继承并发扬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识。前不久,中央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全新角度阐释了做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重大历史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启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工程,从基础建设到数字化工程,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然而,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寄予厚望的同时,也要保持谦逊作风,牢固树立责任和担当意识,只有在继承和发展上把握好“度”,中华传统文化才更有“魂”。 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以含蓄的姿态,脚踏实地稳步推进。有时候,个别地方为彰显传统文化特色,把更多心思用于对外宣传,却无意淡化了思想教育的渗透。比如,有地方在公众场合书写巨幅标语、树立文化墙、增添建筑设施等,在视觉和感观上的确让人有所收获,然而,由于缺乏思想教育的牵引力,文化内涵沉淀不够,使优秀传统文化之魂浮于表面。如果说,宣传手段是一门“外功”,而思想引导则体现为真正的“内家功夫”。我们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应当避免浮夸之风,不必追求面子上的新鲜亮丽,而要脚踏实地、稳中求进,通过“内外兼修”,以保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质量和效果。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以清醒的思维,利用好特色文化资源。个别地方看到别处的特色文化搞得有声有色,便有了仿效的冲动,于是不假思索地照搬照抄,结果落得不伦不类。诚然,针对别人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有学习和借鉴的必要,但也不能一味“拿来”就好,而要结合地方实际,量力而行。因为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传统文化根基,有些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有些地方传统工艺独树一帜,有些地方旅游美食浑然天成……因此,我们继承和发扬特色传统文化,更需因势利导,在充分挖掘本土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还应做到里外相融、科学创新,使“大众”与“特色”相得益彰。 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以必胜的信念,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际上,仍有少数地方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主观愿望并不强烈,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推着走”或“逼着干”。集中表现为:传承的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毫无创新、缺乏生气,且有断断续续之感。实践证明,如果没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决心,单靠突击传承得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即便迎得短期的“名牌效应”,却很难持久而深入,根本经不起时间检验。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需要凝心聚神、明确方向、找准措施,让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增强人们的认同感,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薪火相传。 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贵在以质取胜。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基础,具有创新活跃的思维是关键,坚定理想信念更加重要,唯有三级联动,注意传承发展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让优秀传统文化领航文明建设,才更有灵气、更有生气。(王坤) |
相关阅读:
- [ 03-27]让传统文化更具“流行范儿”
- [ 03-27]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当创业遇上传统文化
- [ 03-24]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 [ 03-24]弘扬传统文化应立足大教育
- [ 03-24]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要有3D思维
- [ 03-24]发展传统文化要抓住“根本”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