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文化自信与伟大复兴——学习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座谈会”在中央党校召开。本次座谈会主题是“文化自信与伟大复兴”。与会专家强调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切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摆上工作日程,强化中国共产党的责任担当,使中华文明得以永续发展。(3月20日《人民日报》) 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事关延续我们的文脉,更关系到我们精神的底色,就如本次座谈会主题“文化自信与伟大复兴”,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只满足“1D”式的直线传承,也不能简单建构“2D”式的长和宽,更应该有“3D”思维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架起大空间。 当然,建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3D”空间,并不只是简单地建构一个框架,而是更要注重社会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注重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合理运用,以及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内涵,这才是真正让优秀传统文化落地生根的关键。从而,在传承中实现传统与心理、传统与时代、传统与未来的天人合一。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有远见卓识。各地传统文化积淀都有存在,拥有保护完整、传承良好、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文化部门只要有效地营建平台,让他们彼此渗透、交融互动,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资源、底蕴真正激发优势。如何传承发展好这笔宝贵文化财富,则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和考验。只有在传承中先解决好“到位”的问题,才能找准传承的突破口,努力在传承的“长效”中拿出扎实的措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发展中贯彻始终。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挖掘优势,积极作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能坐等机遇,只有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摆上全局工作突出位置,策划实施3D大空间,比如财政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地方要组建发展传统文化传承的人才梯队,和高校科研联动真正形成传统文化保护的立项课题,基础教育更应将传统文化有效渗透地方教材,等等,这些都将推动形成传承的大空间。只有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上积极作为,才能有效拓宽传统文化的保护渠道,建构传统文化保护的3D大空间。 建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3D大空间,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深刻认识传统文化的理念、经络、血肉,利于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保护统一体。当然,传承不是无原则,也不是照单全收,只有在鉴别、传承、发展上做到客观、科学、礼敬,中华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古为今用、守正开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提醒我们每个中国人坚持文化自信,勇敢面向未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远清新隽永。(佳佳) |
相关阅读:
- [ 03-24]《见字如面》承载了厚重的文化情感
- [ 03-24]让“文化 ”加出新境界
- [ 03-24]文化综艺需要因势利导
- [ 03-24]日本“奢侈水果”文化:27000美元买俩甜瓜
- [ 03-24]27000美元买俩甜瓜 揭秘日本“奢侈水果”文化(图)
- [ 03-24]“网红”吉他少年的音乐世界 拒绝邀约学好文化课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