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 人文集美扬美名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跻身“国家生态区”
【展望·2017】
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
今年,集美区将持续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巩固国家生态区创建成果,坚决捍卫辖区的生态环境不受任何因素破坏;将持续完善区直部门、镇街和村(居)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考核机制,严格执行生态文明建设“一票否决”制;将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多规合一”,坚持保护和开发并举,严守生态控制线;从大气、水质、绿化、交通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提升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园博苑水清岸绿,展开一卷生态美景画卷。(本报记者王火炎 航拍器摄)
厦门日报讯(记者 黄璜 通讯员 曾慧君)
开展生猪禁养、实施沿湾截污,建起超过20公里的滨水景观带,水清岸绿的杏林湾,展开一卷生态美景的风光大图。后溪镇下庄社,一个花园式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站引人注目。不论是从大处着眼,还是在细微处观察,您都能发现,集美区近年来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2016年,集美区委、区政府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小流域综合治理方面的投入,执行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确保辖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在全市前列。2016年,集美区村庄污水处理项目获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灌口镇荣获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称号,集美学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一系列荣誉,为人文集美增添了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亮色。
污水处理
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016年一整年的辛勤耕耘,在2017年新年的第二天传来了捷报。2017年1月2日,中国住建部公示了2016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集美区村庄生活污水处理项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这是我市唯一的入选项目。成绩并不代表着终点,集美区计划投资约3.1亿元人民币,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区208个村庄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将获奖的项目加以复制推广,让全区的村庄都实现青山绿水绕城郭的美丽景象。
不仅如此,集美区还投入717万元,在湖塘水面面积42000平方米的日东公园,通过控源截污、活水循环、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等措施进行系统修复和整治;杏林湾也已完成沿湾截污工程,并形成了超过20公里的滨水景观带……水污染治理硕果累累。
园区循环化
成2016年度全省唯一试点
2016年,集美区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初步建立起机械装备制造、软件和信息服务、商务商贸物流、文化演艺传媒等4大支柱产业,并扶持发展新材料、水暖厨卫、纺织服装、体育休闲等特色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相结合的“4+X”现代产业体系,严格生态保护的同时,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更值得一提的是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的园区循环化改造,通过多次调研、多次核实,以及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的评估,项目得以顺利推进。如今,集美(杏林)台商投资区已成为全国25个试点园区之一,是2016年度福建省唯一的示范试点园区。不仅如此,这个园区共有9个项目最终被列入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项目,支持资金达 9000 余万,其中有6项重点项目在2016年已动工建设。
摘得桂冠
被授予“国家生态区”称号
近年来,集美区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握厦漳泉同城化、岛内外一体化等重要机遇,着眼特色发展、凸显人文特质,注重创新驱动、注重生态宜居、注重人文和谐。
2016年3月30日,集美区被正式授予“国家生态区”称号。这个“桂冠”让集美区的特质更加凸显,那就是——人文彰显、创新发展、生态优美、幸福和谐。通过生态创建工作,集美区空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全面转优,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等理念深入人心,清洁的水源、清新的空气、宁静的家园,不断提升着公众幸福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