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 集美文明网 > 文明观察 > 正文

高校“隐形资助”值得复制推广

2019-10-08 20:09:49陈广江 来源: 河南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

最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3名学生的饭卡每个突然凭空多出720元。这笔钱是学校通过大数据分析学生2018年在学校刷饭卡的记录,给每月在食堂吃饭60次以上、每天吃饭花销低于平均值8块钱的学生发放的助学金。(见9月22日澎湃新闻)

  既保护贫困生的尊严和隐私,又实现了“精准扶贫”,如此人性化、科学化的“隐形资助”赢得网友一片点赞。通过大数据让困难学生得到有尊严的资助,并非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首创。事实上,早在2004年,中国科技大学就启动了“生活援助计划”制度,该制度通过数据分析,“偷偷”资助贫困生,同学们亲切地称之为“隐形资助”。之后,很多高校前来取经,纷纷借鉴。

  2017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应采用大数据分析、个别访谈等方式,深入、直观地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不能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避免“把困难学生与非困难学生割裂区分开”。可以说,高校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应体现人文关怀,保护受助学生的尊严和隐私,已成全社会一致共识。

  有了大数据支撑,复制推广“隐形资助”模式变得更加容易。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类似“隐形资助”模式,且广受舆论好评。这是技术进步的体现,也是管理方式的创新。有了技术支持,加之完善管理机制,高校“隐形资助”模式应加速推广,让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有尊严、有温度的资助,让学校的管理工作体现出浓浓的人文关怀。

  当然,“隐形资助”模式理论上也存在漏洞,不能因为有了大数据,就放松了管理。比如,个别非困难学生因节食瘦身而降低消费,甚至刻意降低食堂消费数据,难免产生不实数据。此外,学生就餐数据也涉及个人隐私,学校应做好管理工作。凡此种种,都考验着高校的管理能力和智慧。数据是死的,管理是活的,“隐形资助”更要完善制度设计,强化动态管理,实现误差最小化。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