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非遗传承贵在创新与融合

2019-09-24 20:31:41晴空 来源: 青岛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我国非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而且分布广泛、遍布城乡各地。但是,由于保护传承措施不力,或是在不合理开发利用中人为损毁破坏严重,导致大量非遗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逝。非遗文化是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传承和保护好非遗文化,既是对古人的一种敬畏,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然而,传承发展好非遗文化涉及到许多方面,要想将其保护好,并继续发扬光大,绝非易事。不过,只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坚守中传承,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融入生活,就一定能够让非遗重新焕发出生机。

要创新非遗传承的方式方法。非遗文化通常是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某种技艺,比如地方戏曲、民间蜡染,制瓷制陶、剪纸扎花,口技表演等。但是,随着社会不断发生深刻的变革、现代文化的快速兴起,以及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一些非遗文化受到了强烈冲击,有的传承甚至出现了断档脱节、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面对这种局面,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坚守传统,其传承与发展势必走进“死胡同”。那么,我们该如何破解非遗传承所面临的困局呢?毋庸置疑,既要守正,更要创新传承方式方法。也就是说,要在坚守传统“拜师学艺”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让传统非遗走进机关、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社区,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孩子们了解非遗、走近非遗、喜欢非遗。

要将非遗融入百姓日常生活。非遗文化来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也是服务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既然如此,那么对于非遗的传承发展,我们就不能够只是为了传承而传承,而是要更多地与现代社会接轨、多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比如地方戏曲、制陶制瓷、民间蜡染等技艺,我们在传承的过程中既要坚守传统技艺,更要对其进行文化创意和产品开发,做到多迎合市场的需求和年轻人口味,将传统非遗变成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群众性文艺节目”“网红产品”,从而吸引大家的眼球,让非遗在潜移默化中走进人们的生活,得以较好传承。

非遗传承,守正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在于创新与融合。只有不断创新,与时代同频、与社会共振,多融入现代生活,才能够代代传承,永葆生机与活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