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如今随着经济社会持续不断地快速发展,城市垃圾的处理越来越成为让人头痛的难题。小区垃圾桶一大早就被塞得满满当当,环卫车辆从早到晚运了一趟又一趟,好不容易选好的填埋场却时常“满仓”警报……不容置疑,这种状态如果一直持续下去,在不远的将来,垃圾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进而会削弱发展的质量,降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当前,面对越来越多的垃圾和越来越突出的垃圾处理难题,全世界都把“源头严格减量,后续科学消解”作为垃圾处理的方向。我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大国,也在进行着积极的努力。 近年来,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由点到面、逐步启动,实现垃圾源头减量,个中成效是看得见的。但也要承认,这项工作面临的挑战显而易见:一是垃圾总量大。城市垃圾不断增加的同时,乡村垃圾又随着环境综合整治源源不断地集中过来;二是分类标准模糊。目前“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区别,并不能起到科学分类的效果,期待由更精准、细致的分类来替代;三是分类环节多。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各个环节都必须配合好,符合分类的要求,目前这个工作量还比较大;四是分类意识不够。大家习惯了在家门口随手丢垃圾,要完全做到精心分类、定点投放,还需假以时日。 垃圾总量减少之后的最终消解工作,还得靠科学、靠技术。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了对垃圾焚烧发电技术的探索,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我国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在这方面虽起步较晚,但在学习其它国家先进做法的同时,也逐渐摸索出合乎绿色、健康、环保要求的垃圾焚烧发电经验,并在运行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线城市向外学,其它城市学一线,严格质疑、科学求证,这应当是我们在面对垃圾焚烧发电等新技术时的态度。 相关部门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和引导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是停留在抱怨垃圾太多,而是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一起推动垃圾无害化处理,为改善生活环境不断努力。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