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正渐渐被新型社区所取代,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冲突也随之日益突显,这种冲突主要体现在农民与市民之间固有的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上的差异。泉州晚报不久前报道过的中心市区宝秀小区和晋江池店溜石花园的高空抛物现象,以及住户在安置回迁小区绿化带种菜、将电动车停放于通道等不文明行为,正是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新市民”诸多城市不适应症的集中体现。在破旧立新的基础上取得全新的文化认同,无疑是让“新市民”融入城市并补齐自身文明短板的必由之路,这也正是晋江青阳街道5个社区共立“新乡约”的现实意义所在。 由于长期的乡村生活导致“新市民”在行为规范、公共秩序上与城市文明产生隔膜,而短期内从农民变身为市民必然会有一个身份转换与文明改造的过程,也必将经历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蜕变的阵痛。正所谓“美教化,移风俗”,城市努力创造接纳“新市民”的人文环境,帮助“新市民”培育公共意识和公民素养,进而让其产生主人翁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并就此转换行为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显而易见,从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换需要长时间的磨合,但城市化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的文明意识的高度自觉化。 相形之下,好攀比、讲排场以及充斥着诸多不合时宜繁文缛节的陈规陋习,不仅长期为民众所诟病,其落后的乡土意识也与城市文明显得格格不入。由奢入俭、化繁为简已是当下文明社会的基本要义,更与我们大力倡行移风易俗新风尚的宗旨并行不悖。 近年来,消费升级已成为一个舆论热词,很多人都在问,消费升级到底都升级什么了?从奢侈品消费一度的井喷,到休闲、旅游和影视等精神文化消费的崛起,透过诸多民生领域观察国民的消费结构,不难发现大多数国人已经从曾经的炫富式消费向理性的文化精神消费渐渐回归。由此可见,所谓的消费升级正是多数人消费观念由量到质的更新换代,而与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陈规陋习两相比较,更折射出部分国人在文明理念上尚有巨大的现实落差。 要如何弥合这种文明落差呢?时代的进步与文明的递进其实是一个与繁复铺张的陈规陋习坚决断、舍、离的过程,而民风民俗也只有不断地新陈代谢并与时俱进,方能产生更多的感染力与凝聚力,从而让文明的自觉不只写在多数人的心上,并能最终实践于更多人的行动上。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