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真善美是电影发展的精神文化标准

2019-05-14 17:40:11周思明 来源: 河北日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中国电影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与当前任务。电影一定要反映人民的心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

中国电影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看到国家的进步和发展,看到时代的变迁,看到每一个中国电影人的青春记忆。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一代又一代电影人的努力下,中国电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向世界展示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内涵。

真善美是中国电影发展的精神文化标准,它可以让受众向上、向善、向前,是能够带给我们推动力量,能够满足大众的正义感、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关键要素。在百余年中国电影史上,出现了很多体现真善美力量的优秀电影,浓郁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贯穿于中国电影发展始终的一条挣不断的红线。《春蚕》《渔光曲》《青春之歌》《烈火中永生》《创业》《芙蓉镇》《喜盈门》《人到中年》《大决战》《建国大业》《凤凰琴》《生死抉择》《惊涛骇浪》……这些国产影片,或凄美悲壮,或曲折幽婉,或慷慨激昂,或粗犷张扬,或柔情似水,或意味深长…… 它们千姿百态,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对电影艺术的精益求精,对人心体察的细致深入,对世相描绘的生动传神,进而凸显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透视,对精神的追索,对灵魂的展示。

一部中国电影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中国社会变迁史、中国百年思想史。当然,电影中的思想,既非抽象概念的逻辑演绎,亦非脱离作品的口号和标签,而是创作者按照美学的、历史的、艺术的、人民的标准,以具体可感的电影艺术形象,展示给世人的一种文化内涵。它不仅是电影充满蓬勃生机的内在动力,而且是判断和衡量电影作品优劣高下的重要尺度。可以说,没有按照真善美的标准创作的电影,不可能具有感人的精神力量,也不可能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应该看到,目前中国电影创作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问题还比较严重。一些电影创作者满足于闭门造车,只凭主观臆想去编造电影;一些编导艺术功底不扎实,缺乏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概括力;不少电影作品价值标准不清晰,编导们满足于复制、翻拍,缺乏原创的能力和诚意。看似红红火火热闹异常的电影市场,内容轻浮、娱乐至上等风气依然存在。在一些创作者心目中,“笑果”是吸引眼球的制胜法宝,“放松”是电影的尚方宝剑,“噱头”是抵达市场的最佳通道,“刺激”是提升票房的不二法门。而把有一定难度、体现真善美要素的电影创作视为畏途,有意无意地置后乃至放弃。事实上,一部电影成功的背后,一定有真善美力量的支撑。真善美的创作标准,是电影能够走得更远的思想艺术保证。

电影创作与其他门类的艺术创作一样,离不开美学的、历史的、典型化的原则,离不开真善美的创作标准。文艺工作者要运用美学的、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标准,创作和评判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这些论断,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优秀作品”这一当代电影人面临的重大问题,无疑也是创作无愧于时代和人民重托的电影精品的重要依据和根本遵循。历史上的经典电影和精品昭示我们,电影的价值不能满足于供人消遣,而应该具有人性批判与灵魂净化的功能,具有向下汲取生活艺术营养、向上提升精神境界的正能量,应在传达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精神上有独特新颖、深刻精彩的表现。因此,电影人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学习中外电影大师和电影经典的宝贵经验,对不良现象横眉冷对、金刚怒目,对需要帮助的弱者要拥有悲悯情怀,对真善美的事物要不懈地追求。

真善美是考量电影作品质量优劣与高低的根本标准,自然也是电影创作的根本遵循。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中国电影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与当前任务。电影一定要反映人民的心声,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现实主义精神是电影的灵魂,没有生活实感、凌空蹈虚的电影,不可能有感人的力量。以“三俗”取悦大众的电影作品,市场再热,票房再高,也不能成为拥有长久生命力的好作品。唯有以精湛的艺术形式讲述生动的百姓故事、回答时代社会关切问题的电影,才能受到最广大受众的欢迎,从而实现电影价值的最大化。(周思明)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