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改变,旅游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假期常态。从最初的跟团游、国内游,到如今的自驾游、出境游,旅游消费升级之下,一些文明素养的降级现象却让人十分尴尬。譬如,在景区外插队拥挤、在动车上霸座撒泼、在古迹上乱涂乱画、在博物馆里喧哗嬉闹……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人假期出游都是拖家带口,当成年人的各种不文明行为被孩子们看在眼里时,有样学样就难免成为最糟糕的亲子教育。 之所以称其为文明素养的“降级”,是因为绝大多数出游途中的“野蛮人”在平日里都是彬彬有礼的“文明人”。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面对一个个相对有约束力的社交环境,人们都会较为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一个天生大嗓门的职员在公司办公室里,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音量,以免引起同事的不满;一个在家邋里邋遢的人,也会在与人交往时尽量衣着得体,甚至精心打扮一番。可一旦出门旅行,进入到陌生场景时,人往往就会产生一种“反正没人认识我”“得罪路人没关系”的放纵心理。于是便只图自己痛快,不顾他人感受,插队霸座、肆意妄为。由此可见,假期出游既是文明试金石,也是野蛮照妖镜。一个人是不是真的有素质、讲文明,从其在旅途中的表现就能窥探真相。 毫无疑问,文明应当得到鼓励,野蛮必须予以谴责。但无论是鼓励还是谴责,归根到底都在于要树立规则意识,让规则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心中有戒,行有所止。在熟人社交环境中,人们有所顾忌,所以会自我收敛;在出门游玩的陌生环境中,也要让人们有所敬畏,才能促使文明出行成为多数人的自觉。例如,在假期自驾游中,不少人在高速上一旦遇到拥堵,就会占用应急车道行驶,并肆意插队加塞。如今,各地对占用应急车道的处罚力度都大幅提升,且监控抓拍的覆盖面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举报交通违法随手拍”的行动中来,占用应急车道的现象就比以往降低了很多。再如霸座、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如今不仅会受到相应的治安处罚,还有可能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的黑名单中,这无疑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有效震慑。也只有烧热惩戒的炉子,规则才能得到真正的尊重。 与此同时,假期出游不仅是游客文明素质的试金石,也是景区与城市文明管理综合水平的试金石。面对假期激增的游客,景区与城市是否有足够的硬件支撑,是否有完备的管理服务预案,乃至于是否有强大的志愿者队伍和宣传引导机制,这些都是城市文明管理综合水平的具体体现。很多时候,不文明行为的出现,也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游客的正常诉求无法得到满足和合理解决。 文明出游是一道需要多方共解的社会命题,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为之努力。文明不可能一蹴而就,贵在点滴积累。在假期出游中,我们应当用行动维护文明,从细微小事做起,让文明成为旅途中的最美风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