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贵州一样,经过10年来的发展,农家书屋已经成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农家书屋建设的成绩有目共睹。作为亿万农民的“精神粮仓”,农家书屋的不断普及,较好地解决了农村群众读书难的问题,这对于筑牢文化根基,推进乡村振兴无疑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在农家书屋建设不断推进的同时,乡村阅读氛围不浓、农民阅读兴趣不高等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由于政府的重视,近些年来农家书屋的建设日新月异,环境好、藏书多、设施全。再加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除了纸质阅读以外,农家书屋还可以为农村读者提供便捷的电子阅读服务,农家书屋的服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但是现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经常来农家书屋看书读报的村民却寥寥无几,不少村民只进棋牌室、不进图书室的习惯还没有彻底得到改变。 从根本上说,建设农家书屋是为了倡导乡村阅读的新风尚,让广大乡村群众通过阅读吸收文化养分,使自身的生产技能和生活质量获得提升,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如今,农家书屋使农民有了便捷舒心的阅读场所,读书难的问题也因此得以破解。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想让农村群众真正将农家书屋当成自己的“精神家园”,农家书屋建设就不能仅仅止步于解决读书难问题,还需要向深层次推进。 一些村民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读不读书对自己的生产生活影响并不大。这种观点看似有理,其实并不正确。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没有文化知识、不懂专业技能就难以脱贫致富奔小康。另一方面,如今追求美好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不多读书、多看报就容易跟这个快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脱节。因此,在阅读这件事上,农民同样不能偷懒。 建设农家书屋,在人力、财力和物力方面,政府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花费了较多心血,社会也十分期待农家书屋能够真正物尽其用,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因此,通过优化网点布局、丰富阅读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在解决农村群众读书难之后,还应该在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凝聚力上多下功夫,努力营造乡村阅读的浓厚氛围,治治一些村民身上“懒阅读”的旧习惯。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