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嘉庚建筑蕴含中国文化自信

2018-12-14 15:57:57陈祝鸿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集美浔江之滨,厦门鹭江之畔矗立着风格鲜明、气势恢宏的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这两处被列为全国保护单位的中西风格建筑群,是以陈嘉庚的名字命名的“嘉庚建筑”风格。

一座内涵丰富深邃的文化宝库

集美学校、厦门大学是陈嘉庚分别于1913年、1921年开始创办,并逐步扩大建设规模,“嘉庚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闽南元素和西洋风格的巧妙融合,也就是中西合璧式的建筑,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因为嘉庚风格建筑而成为全国最美中学和最美大学,这是厦门一道靓丽的风景、厦门的名片、厦门的象征、厦门的骄傲。陈嘉庚的建筑体现了他对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体现了他的丰富多变的建筑构思和蕴含的创新思想,是一座内涵丰富深邃的文化宝库,这座宝库其中就包含着陈嘉庚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陈嘉庚中西合璧的设计,体现了陈嘉庚超群的眼光和胆略,他自信地把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安在了西式的屋身之上,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他的建筑群,因地制宜、博采众长、大胆包容地进行创新,创造出了他的独特的风格建筑,相比,如今的中国大地西式建筑遍地开花,有的甚至完全模仿西式小镇直接照搬,这类建筑其实是有尸体无灵魂。陈嘉庚的建筑观点是“一个民族,抹杀自己民族传统建筑形式,而只求模仿洋化的道路,埋没自己民族建筑的文化建筑艺术,是没有国性,是不应该的”,“无论走哪条路,亦须保留我国文化,乃能维持民族精神”。嘉庚建筑的历史已有百年,也就是20世纪的陈嘉庚的建筑理念至今依然比现在大多数的建筑师进步、先进,嘉庚建筑对现今的中国建筑设计师有着启发、示范和教育的积极作用。

身穿“西装”内怀“中国心”

嘉庚建筑包含的文化自信还体现在楼群的命名上,厦大的群贤楼取自晋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囊萤楼取自《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夜继日焉”;映雪楼取自明代廖用贤《尚友录》“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博学楼取自《论语》“博学而笃志,却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集美学校的南薰楼取自《诗经》“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三立楼取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三才楼取自《易经》“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即温楼、明良楼、允恭楼、崇俭楼、克让楼取自《论语》“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还有厦大的“成义楼”“成智楼”,集美的 “约礼楼”“居仁楼”,就是儒家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等,嘉庚建筑在每栋建筑上大都有以儒家思想为内容或有特殊意义、有正能量的命名,饱含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是身穿“西装”内怀“中国心”的建筑,也是陈嘉庚先生形象的写照。陈嘉庚虽然漂洋多年,但嘉庚建筑没有一栋建筑有外来的名字,在20世纪贫穷落后的时期就有着这样的文化自信,陈嘉庚就是有中国人的风骨和自信。

陈嘉庚建校办学引进西方体育教育,但是他还在集美修建了至今全国仅有的龙舟池,并在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进行龙舟比赛,与众同乐,欢度佳节,通过传统民俗活动,既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中国的龙舟比赛都在江河湖海举行,但是陈嘉庚却特意修建了龙舟池,足见陈嘉庚对传统文化、传统体育的喜爱和提倡。

嘉庚建筑具备申遗的条件

通常介绍陈嘉庚: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华侨领袖、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慈善家、实业家。但是一个创造了独具韵味,有着强烈文化自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风格建筑,并且还“出口”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厦门大学也是嘉庚风格建筑)的人,却没有得到伟大建筑设计师的称号!从郭沫若的“厦大之美,全国之最”到陈从周教授的“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最具世界经典的建筑之一”中,这不是存在很大的矛盾?纵观中国近代有几个建筑设计师能有此成就?现在有的专家都提出嘉庚建筑具备申遗的条件,没有给陈嘉庚“伟大的建筑设计师”称号,是不是愧对他老人家,愧对历史?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陈嘉庚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自信饱含了他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从而开启了他的精神创造——嘉庚精神。

(陈祝鸿 作者单位系灌口镇顶许村委会)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