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新内涵 发扬新魅力 发挥新作用 新时代学习陈嘉庚精神的思考 叶玉环 作为“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精神曾激励和感召无数国内外民众和海外华侨,为祖国统一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团结奋斗。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该学习嘉庚精神、弘扬嘉庚精神。 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深深地感到,嘉庚精神与当下的新思想息息相关、紧密连接,嘉庚精神历久弥新,需要我们不断地挖掘新内涵、发扬新魅力、发挥新作用。 嘉庚精神以“忠公、诚毅、勤俭、创新”为核心,与新思想有许多的共同之处。 一是“有梦”。很多人认为梦是虚无缥缈的,甚至有时有人超前的梦想会被认为是痴人说梦。但其实,人只有敢做梦,才能努力去达成——不断超越今天、开拓明天,只有有梦才能有长远规划。同时,只有有共同的梦,才能组织一切能组织的力量,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梦是一切创新的源头,是共同目标的集合,是行动的启航信号。陈嘉庚在“五四”运动后就大声疾呼“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一日!”以此激励海外侨胞齐心协力,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终致帮助聚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他梦想的版图引领及持续的努力下,集美师范、中学、水产、商业、农林等庞大集美学村乃至厦门大学的陆续建立,此非坚持无以达成,更是非有梦无以达成。这与我们现在的中国梦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梦,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理解,但是“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可以统领我们各族人民的力量,领导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二是“人民至上”。作为商人,绝大多数人讲究利益至上,但是陈嘉庚提出,“如果国家衰亡了,即使个人发了大财又有何用?”他提出“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他提出“企业可以收盘,学校绝不能停办”……所有一切,都是出自公心,出自人民至上的原则。在集美仅仅生活17年,而后就跟随父亲闯荡世界,但陈嘉庚醉心报效祖国、倾囊支持祖国的教育伟业和民族解放,为兴学几乎耗尽全部家产。陈嘉庚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他虽身家亿万,但是日常粗茶淡饭、物件破旧不堪。他说“该用的钱,千万百万也不吝惜;不该用的钱一分一厘也不要浪费”。人民至上,这是新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现在我们不再是积贫积弱的国家,但还面临着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种种难题。要以人民为重、人民至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努力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住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子孙留下绿水青山,使国家昂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有这些,都是强调“人民至上”。 三是“真”。说真话,干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而陈嘉庚坚持说真话做真人,他曾以参政员名义提出并通过了“敌人未赶出我国之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的著名提案,他曾亲访陕甘宁边区做出“国民党必败共产党必胜”的判断,他曾反对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提出“哪来的无私援助”,他不赞成大跃进认为“那些数字简直像小孩在讲童话”……所有的作为,都指向了“真”。只有实事求是,真抓实干,才能真正践行,陈嘉庚就是这样求真的,他坚持广育人才;倡议中央政府创办集美华侨补学校,为家庭困难的侨生学习、生活提供帮助,这就是我们时下提的“精准扶贫”。 四是“毅”。知易行难,坚持更难。陈嘉庚秉承“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国而忘家,公而忘私”,而后几十年如一日,他在商海中锐意进取,勇于拼搏。在办学过程中,屡遭挫折而百折不挠,他说“畏惧失败才是可耻的,世上无难事,唯有毅力与责任耳”。陈嘉庚重诺守信、果毅坚强,当自己遇到财务困难时,他甚至提出“出卖大厦,维持厦大”。他持续办学、坚信胜利、毕生的艰辛正是毅力的真实写照。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合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关键在于落实,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久久为功”。其中久久为功,就是体现“毅”力之重要性。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其中的坚定者必定是有毅力的人。 “诚以待人,毅以处事”。陈嘉庚注重立人、育人,他维护民族文化不忘本源、他67年倾资办学、他不接受美国施舍式救助的气节……都值得我们景仰。 作为陈嘉庚的出生地、成长地、捐资助学受益地和嘉庚精神的发源地,厦门应当进一步深挖陈嘉庚精神的内涵和外延,结合新思想的学习,不断发扬光大陈嘉庚精神,积极融入新时代气息,有力统领广大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识,共同奋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尽力。 (作者系思明区嘉莲街道办高级经济师)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