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然而,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戏曲面临很大的生存困境,甚至有不少戏曲种类已经消亡。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去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一年来,各地积极试点推进,努力实现戏曲进校园常态化、机制化、普及化。但笔者认为,戏曲进校园关键要走进学生的心,让青少年真正了解戏曲、热爱戏曲,进而促进戏曲的传承。 让戏曲教育走进学生的心,要让学生认识并了解戏曲。针对现在许多年轻人不大接触戏曲的现状,有条件的学校在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戏曲的同时,要注重戏曲知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戏曲、戏曲的种类、戏曲传承的重要意义等,让学生在戏曲文化的熏陶中加深对戏曲的了解。这就要求各地要落实好《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观看戏曲演出,邀请戏曲名家进学校讲授戏曲知识、进行戏曲展演等。让学生在看演出听讲座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我国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增强学习和传承戏曲艺术的责任感。 让戏曲教育走进学生的心,要多些沉浸式学习。实践证明,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近乎真实的学习场景,让学生沉浸其中,更能激发学习兴趣。这一方式用于戏曲教学也非常合适。生旦净末丑、唱念做打舞……戏曲中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表演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戏曲教育中,就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不能只是观看,也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表演手法,还可以让他们绘制脸谱,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戏曲创作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进而加深对戏曲的热爱。 让戏曲教育走进学生的心,要持续系统地开展戏曲教学。除专门的戏曲学校,其他中小学的戏曲教育都是副课。而中小学戏曲教学开足课时,实现每个学生每年免费欣赏一场优秀戏曲演出的目标非常关键,这需要有关部门加强引导。同时,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一定要树立戏曲进校园是一项长期工程的意识,常抓不懈,在统筹全国戏曲的基础上要结合本地区戏曲发展现状,编写适合本地区中小学生的戏曲教学教材,因为戏曲具有很强的地域性,语言、服饰等彰显着浓郁的地域文化,从本地区戏曲教学入手,更容易引导学生爱上戏曲。此外,在师资力量上,除聘请戏曲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外,也要培养引进专职教师,保障戏曲教学的正常开展。只有这样,戏曲才能对学生形成持续的影响力,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爱上戏曲。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保护和传承我国戏曲艺术的重要力量。因此,各地要把戏曲进校园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做进学生的心里,让更多的学生爱上戏曲,自觉参与到戏曲的保护和传承中。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