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非遗传承还需多与现实对接

2018-11-13 15:13:24晴空 来源: 青岛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更是历史和社会的最好见证。特别是一些散落在民间的刺绣、皮影、地方戏曲、杂技、手工艺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让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也正因如此,近年来从上到下高度重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并积极探索使非遗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方法和路径。如湖北恩施积极推动“非遗进高校”等措施,一举多得、一举多赢。由此可见,将非遗传承好,使之继续发扬光大,就要不断创新传承方式、多与现实对接。

创新传承方式,才能找到非遗传承新路径。众所周知,受市场经济的冲击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推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少非遗传承人纷纷改行或另谋职业,一大批非遗文化遭到人为破坏和损毁。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央及各地高度重视,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工作。但究竟如何落实好这些政策措施、传承与保护好非遗呢?可以说,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寻找路径。湖北恩施通过将非遗引入高校、带进课堂的活态传承方式,不仅让非遗传承后继有人,更为非遗文化的发扬光大找到了新的路径。

多与现实对接,能够激活非遗传承的活力。非遗传承,坚守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技艺固然重要。但坚守传统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保护传统技艺也并不是说一成不变,而是要让非遗多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多与现实对接。就以湖北恩施为例,当地非遗文化资源丰富而地方经济实用人才短缺,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他们将非遗传承与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在高校开设传统茶叶制作、织布技艺、土家刺绣等课程,从而激活了非遗传承的活力,实现了非遗传承与实用人才培养以及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多赢。

非遗传承,贵在创新,重在融入现实社会生活。只有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多与现实对接,才能够激活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使非遗充满生机、永葆活力。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