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引领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但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网络交流过程中产生的诚信问题也愈发突出。网络骗局套路不穷,网络诈骗防不胜防;众筹项目猫腻不断,“山寨”募捐花样百出;网络谣言伎俩翻新,辨识难度不断升级…… 加强网络诚信建设,已经成为网络空间治理的迫切课题和重要内容。 倡导法治规范,筑牢信息的防火墙。近年来,互联网治理新规密集发布,从网络新闻的采编、发布、转载,到网络社交平台群组中的群主责任,再到电子商务领域的产品信息溯源、企业评价办法,网络诚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净网”“秋风”“护苗”等系列专项治理行动,也使危害网络诚信的多种违规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未来还要进一步从顶层设计入手,克服信息互通障碍,实现各行业各部门联动,从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起诚实守信的网络生活方式。 提高网络失信的成本。在电商领域,一些地方和部门已经行动起来,纷纷开出失信电商“黑名单”,令失信违约者处处受限。完善网络信用体系,构建公平公正的网络生态,需要有关部门和平台之间协作共治。平台有责任对相关商家或项目的资质进行辨别和筛选。而监管部门不仅要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还应继续打通信息孤岛、共享信用信息,让信用体系感知及时、威慑有力。 要将网络实名制落到实处。从去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施行开始,有关部门及各大互联网平台加快推进网络实名制建设,规定越来越细、覆盖越来越广、要求越来越严,让造谣、水军、网络暴力等乱象有迹可查、有踪可循。 让网络失信行为无处藏身,让网络骗子和打手寸步难行,让欺诈行为无处可逃,除了完善法制监管体系、构建网络信用体系、落实网络实名制,更需要凝聚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网络共识,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共铸诚信、清朗网络的行动中来,形成对失信行为人人喊打的局面,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为公众全面享受和拥抱互联网红利扫清障碍。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