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明确指出,要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广泛传播文物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实践证明,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必须依靠传播。可以说,正是由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热播,才带来了博物馆旅游热、博物馆文创热,才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文物的重要性,促进了文物的保护。 加强文物价值传播,要让文物进课堂、进课本。《意见》指出,要将文物保护利用常识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因此,有关部门要积极推进这一工作的落实。以前相关课本中肯定有这方面的内容,但随着我国文物普及工作的日益完善,许多新的文物不断出现,要及时地做好课改工作,补充完善文物及文物保护知识,让学生从小就认识到文物及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让他们经常性地走进博物馆,了解文物的丰富多彩,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件文物都承载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让文物进课本、让学生们走进博物馆也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现实需要。 加强文物价值传播,要积极实施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计划,这也是《意见》所要求的。各地要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积极开展文物的传播工作。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纪录片在电视和网络上热播,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融媒体传播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同时,也要不断创新全媒体传播的方式,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特别是“互联网文物传播”讲好文物的前世今生、讲好与文物有关的故事,切实做到以故事吸引人。通过广泛地传播,让更多人爱上文物,吸引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自觉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加强文物价值传播,还要积极开展好博物馆内及各种文物展览的线下传播。线下传播与文物面对面,能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因此,各地博物馆一定要提高服务和创新意识,彻底改变博物馆在人们心目中“冷冰冰”的印象。要让文物解说活起来,不光有静态展示,也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进行动态演示;要让文物活起来,不光是单向传播,也要与观众互动交流。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设计元素和多元表现形式,让文物以更加现代感的姿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文物价值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推进,更需要全民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物蕴含的价值发挥出强大的传播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文物保护,更好地诠释中华文化,汇聚中国力量。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