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农村青少年精神世界出现“荒漠化”,其主要原因包含了隔代养育只管温饱不管心理,文化生活供给“少口粮、缺营养”,网络不良信息侵害等等。解决农村青少年出现的精神世界“荒漠化”问题,不仅需要家庭教育给力,政府、社会、学校、家庭也须共同承担责任,为农村青少年的成长提供更多彩、更优质、更健康的精神文化环境。 家庭教育要给力。当下,在部分农村,由于父母外出忙于生计,隔代养育现象极为突出。而绝大多数爷爷奶奶很难提供精神文化生活;反之,有些孩子还要照顾爷爷奶奶的生活。对此,作为父母再忙再累,也应该顾及到孩子的成长,须知孩子是家庭的未来,在他们的成长期不能缺失父母之爱,更不能让其处于失控状态。 政府投入要给力。乡村文化供给体系不健全,缺设施、缺产品、缺人才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农村青少年吃不饱甚至吃不上应有的“文化大餐”。对此,各级政府当引起重视,通过加大投入,从基础设施建设、文娱活动组织动员、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多施力,构建起乡村文化生活供给体系,以满足农村青少年的文化需求。 学校教育要给力。以手机为例,与城里孩子一样,智能手机已经不是稀罕物,而且因沉迷手机游戏引发的惨剧也不在少数。因此,学校相关教育也亟待跟上。应及早教育农村青少年正确对待网络游戏、手机游戏,规避其中的危害。此外还要加强校园管控,对沉溺于手机游戏的学生及时进行干预等,使他们远离手机带来的危害。 社会力量要给力。农村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来推动,例如鼓励爱心人士和企业出资充实农村书屋,举办一些文体活动,兴建文体广场,等等。集合各方力量丰富农村青少年的文化生活,帮助他们丰富课外活动,让他们的思想不再贫瘠,精神世界真正富足起来。同时,互联网游戏企业更应履行好社会责任,推广正能量游戏,做好防沉迷系统的设置。 农村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意味着他们的精神世界“荒漠化”问题并非小事,不能小觑。任由“荒漠化”蔓延,不仅会影响到农村青少年的学习与身心健康成长,更会由此导致家庭矛盾,乃至影响到社会安定。因此,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此类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强化各种措施,形成综合力量,为农村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构建起良好环境。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