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类综艺节目不同于真人秀等娱乐类的综艺节目,文化属性注定这类节目必须更加注重内容深度,但又要兼顾趣味性和可看性,保证节目在传递知识、讲述文化的同时,能够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从而提升节目的生命力。这就要求节目制作方要更加倾注匠心,既要在内容上精雕细琢,也要在形式上力求创新。 文化类综艺节目不乏成功的范例,从早期的《百家讲坛》到近年来的《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等,都掀起过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潮,赢得了观众的普遍赞誉和认可。不过与其它类型节目走红后的境况相似,紧随其后的跟风、模仿者不在少数,同质化现象也开始滋生。观众对于文化类综艺节目是有特别期待的,仅靠复制肯定无法满足观众需求,如何在创新上下功夫,持续推出有创意有内涵的节目,才是保持文化类综艺节目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富有原创力,一方面要在内容上深度挖掘,除了诗词歌赋、文物古迹之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还有十分丰富的资源可供挖掘,诸如非遗文化、戏曲音乐、传统节日等等,都可以通过加工整理作为节目创作的素材;另一方面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再做突破,背诗、读信等方式之余,文化类综艺节目还可以选择更多元的表达方式,要针对现代观众的兴趣和爱好有的放矢,满足观众不断变化的审美口味。 文化类综艺节目不能满足于停留在屏幕上,除了做好节目本身,应当在增强交互性上多探索,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从屏幕上引导到现实生活中,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在线下的传承与发展,这样方能进一步拓展节目的深度以及增强观众粘性,也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理应担负起的社会责任。文化类综艺节目需要有持续引领文化热的追求和目标,不能满足于短暂的经济效益,要致力于做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的推动者。 多档全新文化类综艺节目即将播出,期待这些节目能给观众更多的惊喜,也希望通过这些节目进一步激发起全民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喜爱,让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热度能够长久延续下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更多精华呈现在世界面前。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