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文化类节目要回归“核心要素”

2018-10-16 21:17:22舒己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年来,大批文化类节目的出现为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此为主题策划的综艺节目内涵更加丰富,形式上也易于延展。在电视端,文化类节目频频亮相卫视,在主体性确立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主流之姿;在网络端,面对年轻人聚集的传播平台,文化类节目的互联网表达则呈现出更多探索可能性。总体上来看,文化类节目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可否认文化类节目市场也存在着题材过于单一、内容同质化的问题。一些策划者过度聚焦传统文化题材,却对“传统”的解读十分单一,造成许多节目扎堆跟风现象显著。而在节目形态的设计上,也存在创新力度不足,观众容易审美疲劳的现象。

文化类节目并不好做,因为一旦策划不好,就流于空泛、高冷。一方面是缺乏可供借鉴的成熟模式,另一方面对观众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也有不同的要求,不像娱乐类节目那样具有先天的亲和力。要走出同质化、低收视的困境,首先还是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突破,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让观众参与,产生共鸣。其次,创作者也应当拓展自身视野,对更宽的文化类型范畴进行探索开掘。追求差异性、多样化的节目构成,构建层次分明而简洁的节目模式,塑造标志性的视觉元素,从而寻求节目模式的迭代升级。   

文化类节目并不是越多越好,一味追赶市场的速度,追逐外部的喧嚣并无实际意义。作为一种刚刚起步的节目类型,文化类节目的热度尚需时日来蓄积,节目的影响力也无法用收视率简单衡量。想要做大做强,还是要回归到“传统文化”这一核心要素上来,不仅仅停留在露出文化元素、平移文化特征等方面,而是多做有深度、有价值的文化探索。通过深度挖掘和高品质的呈现方式,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地传达给用户,让观众在观看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有所收获。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