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文明要有“硬”约束

2018-09-21 22:14:56卯金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旅游不文明现象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乱刻乱画、乱攀乱爬、乱扔垃圾等乱象仍然屡禁不止,让景区景色和旅游心情都大打折扣。虽然国家出台了《旅游法》《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一批相关法律法规,用来约束和规范旅游行为,但是很多游客依然觉得,所谓的不文明行为只是小节而非大恶,不必小题大做,主管部门也不会为此大动干戈。在这种无所谓和侥幸心理的支配下,旅游不文明现象就如同难治的顽疾一样久治不愈,不仅给景区的管理造成了困难,也让社会文明蒙羞。

总结以往的经验,我们发现,在整治旅游不文明现象方面所作的努力不可谓不大,方法不可谓不多,依靠宣教和疏导固然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要增强人们的文明意识,提高文明自觉,还少不了强有力的硬措施,少不了强有力的威慑力。对于一般性的不文明行为,或许采取宣传教育、口头警告等方式,既能起到警示教育作用,又不会显得用力过猛、矫枉过正。但是很多旅游不文明行为的负面影响,已经超越了旅游的范畴,成为社会性问题。比如,很多景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十分珍贵,具有不可复制性,哪怕是一点小破坏也会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即使可以修复也要花费大量的物质和时间成本,纵然如此也很难保证原汁原味。这次张掖七彩丹霞景区的脚印事件就非常具有代表性。因为丹霞地貌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一个游客“任性”的脚印,地表可能需要60年才能恢复原貌。可见,旅游不文明现象绝不是可以等闲视之的小事情。

游客如果能有文明出游的自觉固然很好,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意识。所以说,鉴于个人素养的高低不同和一些旅游不文明行为的严重后果,我们必须强化硬性措施,在一般宣传教育的基础上,不仅要利用好媒体曝光、不文明行为记录和联合惩戒的措施,更要在法律的范畴内对已经触及法律红线的行为进行动真碰硬的严肃惩处,绝不手软、绝不姑息,让“长牙”的法律为旅游行为带上紧箍咒,让文明成为旅途中最美的风景。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