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流动使人们便捷出行的需求与日俱增,高铁、飞机满足了消费者的这种需要,已经成为不少人出行的首选。“高铁霸座男”也好,“飞机抖脚男”也罢,在一些公共空间,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甚至让老百姓产生了“审丑疲劳症”。 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些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冲击,导致“道德蹂躏”现象出现:故意将社会中的某些道德规范加以违反、嘲笑和奚落;将违反道德的言语和举动故意做得张扬,以引人注目;对符合道德的现象故意加以嘲弄和羞辱,以表明自己与道德的势不两立。这一切,在近期出现的几起文明失范事件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飞机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的今天,个体的差异更多地表现在文明素养与文化格调差异上。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旅客在公共空间的角色扮演,也是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的一个缩影。飞机并非私人空间,不能为所欲为,将自己的舒服建立在他人的不舒服之上。在与他人社会互动的过程中,还应有明确的分寸意识与群己界限,要有必要的自律与自我约束,不能突破底线去侵犯他人的权利与尊严。 不论来自什么地域、从事什么职业、处于哪个社会阶层,每个人都要学会在公共空间遵循公序良俗,都要学会和陌生人相处。公序良俗作为社会良性运行的润滑剂和黏合剂,讲究一视同仁,不能因旅客的身份差异区别对待;当这种“柔软的力量”得不到足够的敬畏与认同,公共空间难免会出现“一地鸡毛”。 面对文明失范,仅仅依靠道德感召力显然力有不及。对于这种不太在乎脸面甚至公然“道德蹂躏”的失范者,只有触动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才会知道疼。不妨参考下对“高铁霸座男”在180天内“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的惩戒,对“飞机抖脚男”进行规训与惩罚。 抖脚无原罪,却不能不分场合、不顾对象。社会流动的加速,让我们经常置身一个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之中;如果没有规矩与边界,如果没有自律与他律,公共空间就会乱作一团,最终每个人都可能受到伤害。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