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是校园学习的延伸,也是检验课堂所学知识的好阵地。如今,暑假结束,学生们也应盘点一下在社会实践中的学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从中受到启发,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课堂知识的学习,从而实现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互相促进、知行合一。 我们不能否认,有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纯粹是为了放松身心,把“玩”放在了第一位,总结时常常以到了多少个地方、参加多少次活动为炫耀的资本,而不关注是否真正从中学到了知识、是否受益。因此,每一个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都要认真盘点实践收获。只有这样,才能清楚自己为什么参加社会实践、获得了什么成果。 从近年来各地开展的“行走的课堂”来看,大多到红色景区、博物馆、非遗基地、乡村等地方实践,还有的大学生开展了支教、职场锻炼等实践。作为学生,在参加实践前就要认清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从而有针对性获取自己要了解的知识。比如,到红色景区参观,就是为了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再比如,到博物馆、非遗基地实践,就是为了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因此,为了能达到社会实践的目的,暑假结束之际,参加“行走的课堂”的学生就要认真看看自己到过的每个地方,参加过的每次实践活动是否达到了目的,以及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否给自己带来热情和动力,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学习效果,也能在今后的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改进。 “行走的课堂”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在实践中检验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实践。因此,各地要高度认识“行走的课堂”的重要性,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站在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和祖国未来发展的高度,切实尽到责任,把“行走的课堂”办好、办出特色,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行走的课堂”,让课堂知识和实践知识互为促进、共同提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