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不少文物被晒在了网上,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网友以现代视角对其进行了个性化解读。比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两只陶卧羊,分别被取名为“天然呆”和“讽刺脸”;而该馆馆藏的西汉时期人面纹羊角钮铜钟,也被喜欢动漫的网友狂赞,称其酷似“越狱兔”。王骢颖老师创作的这组“千年文物表情包”,其实也是一种个性化解读,让古老的文物更接地气、更聚人气。 “千年文物表情包”靠什么走红?当然不仅是文物本身历经悠长岁月的魅力,更是因为现代手段的包装,即用表情包对其进行二次创作,让千年文物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当下,表情包的盛行被看作是一场表达方式的革命,并形成了一套流行的网络话语表达体系,表情包文化逐渐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网络文化现象。一张简单的表情包往往有比一句话更丰富的内涵,有些文字写出来比较生硬,或者容易引起歧义,但以“表情+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让人一看便明白,而且还增强了趣味。王骢颖创作的这组文物表情包,其原型在众多文物里算是冷门,但通过二次创作并配上文字,就可以让更多人通过这些或搞笑、或卖萌的表情包关注文物,关注其背后的故事。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及其文创产品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把故宫文化带回家,在朋友圈晒一晒“来自故宫的礼物”成为了风尚。文物是国家的金色名片,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国好故事的讲述者。“千年文物表情包”走红其实与“来自故宫的礼物”一样,都是要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讲给人们。 让文物跨越时空,和当下时兴的表情包文化结合在一起,引发众多网友的追捧,也不失为一种提醒:公众不是没有文化追求,而是需要更好的表达方式,让更多的文物“说话”。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