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很多人想到马克思主义,就会第一时间想到那几本厚厚的经典名著,并从中嗅出晦涩和枯燥的味道。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知,或者是道听途说先入为主的偏见。马克思主义真理远比它看起来更有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并不单薄。如果仅仅将《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当成马克思主义全部内容的话,明显是以偏概全的认知。马克思是革命导师,其作品是不朽的经典,是他点燃了社会主义的星星之火。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今天,其内涵要远比理论初创时丰富得多。从马克思主义的萌芽到苏联的实践,再到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曲折的过程,伟大的成就,累累的硕果,这都是当今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的重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并不枯燥。但凡理论,都有枯燥的一面,但马克思主义除了理论之外,还有大量生动的实践。以中国为例,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过程就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史的演进过程,既有昔日腥风血雨的纷飞战火,又有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渡时难,更有现代中国阔步向前过程中的骄人成就。因此,当我们在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时,应该摒弃既有的偏见,以心平气和的态度,以更加开阔的视角,理性看待马克思主义。 当然,马克思主义要“飞入寻常百姓家”,融入现代社会,需要更加接地气地宣传。太原的“马克思书房”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体式宣传,既有经典阅读,又有亲身体验,还有太原人的奋斗故事,真正成为了一座“融书房”,这也是它为什么能吸引到青年人甚至是外国人的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不为枯燥和过去而生,而是一种鲜活的有极强生命力和时代色彩的理论和实践。因此,在进行传播马克思主义时需要新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以更加清新、朴实、接地气的形式宣传,让更多人理解甚至是爱上马克思主义,也让更多人在马克思主义精神给养中受益。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