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区> 集美文明网> 文明创建 > 正文

灌口镇田头村:道路越来越宽 生活越来越美

2018-07-10 15:46:33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道路越来越宽 生活越来越美

灌口镇田头村以道路建设带动经济发展 提升村民的获得感

开栏的话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集美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将一个以农业为主、闭塞落后的郊区,建设成为高素质高颜值的跨岛新城,谱写了集美改革发展的辉煌篇章。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的集美故事,建设最美侨乡,推进人文集美建设,打造“五大发展”示范区,本报今起推出“改革开放40年·潮起浔江”专栏,记者走进街道、乡镇、企事业单位,全方位、多角度反映40年来集美取得的巨大成就,分享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和自豪感,为全区上下团结一心,续写跨岛发展新篇章,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汇聚磅礴力量。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的发展变化,是灌口镇田头村改革开放40年来发展变化的一个缩影,从坑坑洼洼的土路,到村村通的水泥路,田间地头的机耕路,再到即将开通的新324国道,道路越来越宽广,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公交车开到家门口

大巴送来成群游客

田头村位于集美区灌口镇西北的仙灵旗山麓,由洋坑、大岭、仙景、田头、枋塘五个自然村组成。一栋栋楼房掩映在满眼的绿色中。每到周末,一辆又一辆的大巴车载满游客驶向鹰坑谷民俗文化园,村民林少华用几年时间打造的这处民俗文化园远近闻名。他说,没有道路大巴车进不来,游客也进不来,道路通了游客才能络绎不绝地来。

“改革开放40年来村里每年都有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变化更大。”70多岁的林其石说,“今昔相比,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也越来越通畅。”

林其石是村老人会常务副会长,是村里的“老书记”。他说,改革开放初期,田头村很多人种甘蔗,甘蔗收获时要运到位于杏林的糖厂去卖。当时从田头村到灌口的4公里路是土路,坑坑洼洼,下雨天村民经过甚至会陷到膝盖以上。有一次,村里的两位老人装了一车斗甘蔗去卖,由于路况不好,一车甘蔗在路上翻车两次,老人含泪站在泥水中装甘蔗,苦不堪言。

那时,去一次岛内要花费两个多小时,村民从田头走到灌口才能坐上进岛的公交车。如今,公交车开到了家门口。

主动征地提供通道

带来人气发展经济

说起村里的道路,田头村党支部副书记洪文盛说,村里有一条笔直的村道,两旁栽种了很多大王椰子树,那是1995年修的,村民们都非常支持,这条路极大地提升了全村的形象。另外一条给他印象深刻的路是长泰山重村到厦门的通道。

田头村与山重村一山之隔,当时山重村的村民背着饭团在山上测量了两个多月,没有现代化的勘测工具,村民们就在丛林间摇晃树木确定位置和方向。可是,当他们想让路从另外一个村庄经过时,却遭到了拒绝。田头村村两委得知后,找到山重村村民,让道路从田头村经过,甚至征地清除的果树都不要求赔偿。“山重村村民非常感动,眼含泪花与田头村村民握手,久久不愿松开。”洪文盛说。

路修好后,山重村到厦门有了一条便捷的通道,也给田头村带来实惠,带动了经济,增加了人气。

新国道从村口经过

村民出行将更便捷

“农业生产中人工成本最高,以前在田间劳动,尤其是到了仙景芋收获的季节,都要挑着背着才能把农作物运到家中,费力费时。”村民陈水强说,“现在机耕路已经修到田间地头,收获时节省了不少成本。”原来,在2000多亩农田间纵横的机耕路,让村民站在路边就能抚摸低头的稻穗,就能碰触到仙景芋硕大的叶子。

道路硬化了,出行方便了,游客也被吸引来了。田头村东接十里蓝山景区,西邻双龙潭景区,村内有洋坑万寿宫、大洋坝白鹭栖息地、大岭清代苏祠等旅游景点,很多自驾游的游客慕名而来。

“以前田头村是偏僻落后的贫困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有小车,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田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锦辉说,“新324国道从村口经过,很快将开通,村民的出行将越来越便捷。”

(记者:陈满意 刘平 来源:集美报)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