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与自然灾害“结伴”,背后的原因值得分析。窃以为,公众对信息的渴求与权威信息的不及时,为谣言提供了生存土壤。造谣者利用公众对信息的渴求,嫁接一些虚假的图片、文字及视频,通过新媒体传播,满足了公众对信息的需求。同时,谣言的受众无法甄别信息的来源和真假,在权威信息没有及时跟进的情况下,极可能对谣言信以为真,甚至在无意中成为“二传手”,使谣言继续扩散。 当然,也有人不是特意制造、传播谣言,而是自以为掌握了全部信息,把片面信息当成全部事实到处转发。尤其是现场围观者片面拍摄一些照片、描述部分文字、提供部分数据等,很容易掩盖其他事实,导致错误信息流传,误导公众。比如,自然灾害死伤人数没有经过权威统计,有些人随意传播在现场听来的部分情况,也会成为一种谣言。这部分人因其行为误导了公众,造成了混乱,按相关法律法规要得到处罚。这也提醒民众,不要擅自传播灾情的小道消息。 自然灾害是公众极为关心的大事,可能事关亲人朋友安危以及财产安全等切身利益。公众迫切希望知道灾害的准确信息,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一旦发生自然灾害,除了紧急救援以外,还要同步建立权威信息发布机制,把灾情和救援情况及时对外发布。这样既满足了公众对信息的渴求,消除了“信息荒”,又挤压乃至消灭了谣言的生存土壤,对提升公信力大有裨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谣言与自然灾害“结伴”能倒逼相关部门建立高效透明的权威信息发布机制。一旦发生灾害,紧急救援与信息权威发布机制同时启动,及时播报现场信息,这样才能消费谣言,打赢信息公开主动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