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伊参加“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活动。
谢伊深入草原家访。 谢伊:每年与公益有约 “从大海之滨来到青藏高原,可可西里草地上,巴颜喀拉山旁,爱的种子被你播撒。当你和藏族小同胞小手紧紧相握,幸福的笑容像格桑花一样灿烂。”这是发布活动给谢伊的颁奖词。生活中的她是个怎样的孩子?晨报记者带您走进她的生活。 公益项目里的小义工: 爱洒藏区 热心身边公益 谢伊参与公益项目得从她的父亲说起。其父热心公益,2010年青海玉树大地震发后,其父每年都往玉树跑,执行各种公益项目,其中就包括与其他义工一起执行“爱心餐”项目。年幼的谢伊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年年都去。在她心里,那兴许是个很美的地方。2015年,谢伊10岁。其父为了给她过一个特殊的生日,带着她一同参加了“爱心餐”公益项目。 去到玉树扎茫沟小学和玉树州曲麻玛莱藏族自治县多秀寄宿小学,现实与想象的差距给了这孩子不小的震撼,玉树没有想象中美,小伙伴的生活很苦,比如多秀小学的孩子,从一年级就开始住宿,吃穿都是问题……同时,藏娃小伙伴纯真满足的笑容,给谢伊留下了深刻印象。藏民献上的哈达成了她10岁生日最好的礼物。她也逐渐明白父亲和其他义工年年来的用意。 在义工团队里,谢伊有样学样。当大人进入牧民家中向孩子家长了解情况时,谢伊就与新结识的小伙伴打成一片,在草原上奔跑、堵老鼠洞、吃棒棒糖、与小马驹玩耍等。玩乐之余她不忘问问伙伴们对学校餐食的看法。待晚上义工们交流意见时,她便分享自己“独家”收获。这些义工们收集不到的信息为爱心餐项目执行提供了许多有益参考。 2016年,当父亲拿出一张S型脊柱藏娃照片时,谢伊惊讶不已:“天啊!会不会很痛?”这一年,谢伊参与了“可可西里的温暖—让藏娃挺直腰杆活着”脊柱侧弯筛查项目。谢伊和义工们要做的就是下乡到草原深处的游牧点,把这些孩子找出来,然后协助专业人士送到北京、成都、广州等地的医院去救治。 据介绍,当时为了找到照片上那个藏娃,谢伊和义工们在草原上来回坐了七八小时的车。戈壁滩一样的小道,走着走着没路了,甚至需要由皮卡车淌水过河才行。更要命的是手机完全没有信号,一行人凭着当地义工提供的线索茫然寻找,还有严重的高原反应……这些都是自小生活在厦门的谢伊从未经历过的。克服一路困难,谢伊和义工们如愿找到了那位藏娃。 实地调查之后是善款募集。为了尽可能多的募集到更多钱,谢伊积极参与劝募。多年来,谢伊与其他义工先后为“爱心餐”募集资金70余万元,给两所学校的孩子一年又一年送上“爱心餐”。2017年7月,在谢伊全家热心公益的感召下,厦门一慈善家向玉树州热哇慈善会捐资100万元,用于下乡普查、前期筛查和前期诊疗。 远方的公益要参与,身边的公益一个不落。校园内外的爱心义卖是谢伊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因为参与过许多公益项目,谢伊在义卖品推销吆喝上十分老道。每年晨报组织的爱心格子认捐活动也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如厕如家”免费厕纸计划的义卖活动,也年年是谢伊大显身手的时候。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