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一度被视为高校里最难讲、最无聊的课程,学生不爱,教师无奈。但今时不同往日,思政课已经摇身一变,成为备受学生喜爱和追捧的“网红课程”。上海作为思政教育改革的先行区,从内容设计到教学方法上走在全国创新前列,有效提升了思政课的“抬头率”,很多课程“一开即红”,将立德树人的课程教育作用挖掘了出来,巩固了思政课价值引领的阵地作用。 从“无人问津”到“一座难求”“选课秒杀”,改革前后的思政课待遇有天壤之别,教育规律在思政课的变革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一门课程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质,教学内容、授课方式都是关乎品质的核心要素。过去对思政课的理解和认知囿于片面化,侧重于一板一眼的说教,满足于对冗长深奥理论的附属,流于机械化、刻板化,没有将思想与实践紧密结合,没有用生动的现实经验和实践案例来进行阐发。这本身就是背离教育客观规律的,以这种方式授课,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都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 思政课改革,首先改的就是教育理念。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核心课程,思政课在新时代负有更加艰巨的使命,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负有坚定理想信念的马克思主义接班人。如果仍然只是将思政课作为一般的思想品德课来看待,势必难以摆脱传统刻板的桎梏。思政课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不能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脱离开来。如今取得成功的思政课程,无一不是将思想和价值观教育与国家发展宏大视角结合起来,将理论落脚到丰富的实践成果中,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感受到民族与国家发展所带来的成就感与荣耀感。 创新的思政教育点燃了无数青年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和抱负,这种精神的火种格外强大,不只是让青年个体的价值观念与民族大计、国家大势更加贴合,更由此凝聚了全社会奋勇向前的众志成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了坚定的思想之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