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是儿童成长阶段的重要精神食粮,向儿童打开欣赏美的窗口,滋养他们的心灵。目前中国的童书市场蓬勃发展,年出版图书总量高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图书行业发展的领头羊。但数量不等同于质量,供求矛盾依然突出,过于依赖进口作品暴露出国内童书原创能力的不足,家长对优质童书的期待得不到有效满足,童书出版的“蓝海时代”需要更多的中国精品。 童书作为启蒙读物,既要能够帮助儿童拓展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又要传输正确的价值观,为儿童塑造积极向上的情感和品格,这就决定了童书的创作不同于一般的书籍,对创作者的要求更加多元。无论海内外,但凡受欢迎和认可的童书,不止局限于某个学科或单一层次,必然要具备跨学科的视角和多维度的思考,但这种能力是目前国内的童书作者普遍所缺乏的,很多作者只会讲故事或者专注于语言的开发,创作出来的童书趋于单一化,难以让家长满意。 创作者的水平和素质是童书发展的基础。在创作人才紧缺的现实环境下,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非常紧迫。这就需要将童书创作作为一项专业性的人才建设事业来看待,从国家层面制定政策、配套措施,无论是提升院校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能力,还是加大从社会中挖掘和培养潜力人才的力度,都需要激励更多有志向有能力的人才投身到童书的创作队伍中。出版方也应加大对童书创作的支持力度,从选题、资金、出版机会等方面予以倾斜,让更多的精品童书能够呈现到家长和儿童面前。 精品童书能够让儿童更早获得身心的滋养,让他们的成长基础变得更加扎实,这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景,也是从中国未来发展的长远角度所必须做出的现实努力。进口的童书虽然有的质量很高,但毕竟在社会基础和思维角度等方面,与我国国情存在一定的差别,如果将中国的儿童成长植根于海外的养料,有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出版更多的国产精品童书不仅是市场需要,也是出版业和作者应有的责任。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