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非遗活态传承进校园大有可为

2018-03-15 15:30:40舟平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年来,西藏波密将“非遗”传承重点向学校倾斜,坚持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一批“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通过“非遗”讲堂、“非遗”竞赛、互动表演、活态展示、带徒弟授课等方式,使学校成为“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示范基地。(3月7日 新华社)

活态传承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重视,有别于博物馆式的静态保护,活态传承能够更加生动地呈现非遗魅力,促进非遗的发展与进步。

活态传承的关键在人,只有让更多人领略到非遗的魅力,才愿意去继承与发扬非遗技艺。校园是非遗展示与人才培养的最佳舞台与基地,让孩子们从小就能够近距离接触广博的非遗文化,既能够加深他们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与自信,也能够吸引他们投身非遗的怀抱,成为非遗未来的继承人。

非遗进校园要注重参与性。非遗走进校园,不只是将校园当作表演的舞台,更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非遗的演绎过程,在实践中深入地感受非遗魅力。非遗技艺不仅具备观赏性,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精湛功底,都不是仅靠观赏几场表演就能够体会到的。通过竞赛、互动、授课等方式,鼓励学生亲身体验非遗,让他们从不一样的角度感受非遗,从中发现好苗子,培养继承人,对于非遗的活态传承更显重要性。

非遗进校园要加强针对性。非遗走进校园,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采取不同的方式。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主要是传播非遗文化、展示非遗技艺,并通过体验式传播发掘传承非遗技艺的继承人。对于大学生,则要从更深层次地进行组织开展,更多介绍非遗的传承、发展历程,展示其蕴含的文化底蕴,鼓励学生透过非遗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研究,不再停留于非遗本身的特定传播对象。

非遗进校园要保持持久性。非遗走进校园不能成为一阵风,更不能变为形式主义。文化浸润人心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靠一两次唱大戏式的表演,对于非遗的传承很难起到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让非遗成为一堂固定的教学课程,定期安排非遗文化的授课、展示或体验,给孩子们创造持续接触非遗文化的机会,而不是让非遗成为看热闹、耍把式,要努力把非遗传承的土壤培沃起来,让校园成为非遗传承的基地。

非遗是中华璀璨文化的结晶,具有非常宝贵的文化价值。虽然国家一直在加大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力度,但仍有一些非遗未能保留传承下来,只能变成了馆藏的静物,失去了生机与活力。推动非遗活态传承意义重大,利用好校园的特殊优势,让非遗能够在祖国的未来者心中扎根更深,是中华文化传续的重要使命,也是当代人应尽的责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