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笔者看到一则新闻:这个书香寒假,超能“阅读娃”1个月做到看书36本。对此,着实佩服不已,同时也引发了我对学生阅读速度的思考。 在学生阅读中,我们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孩子在阅读时,读得很快很顺畅,中间也不用他人帮助。但是,询问孩子问题的时候却回答不出来。这种现象,用一个流行语来形容就是“假阅读”。孩子们在阅读时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文字上,而忽略了思考。近年来,学生的阅读活动越来越多,而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却呈不断下降趋势,这恐怕就与“假阅读”相关。 阅读当然要讲求速度,特别是在考试中,必须注意阅读的速度,控制好阅读时间,但更重要的是阅读的质量、阅读的效率、阅读的结果。否则,光有速度没有质量,光有时间没有效率,不能理解文本的内容,不能回答相关的问题,又有何意义? 所以,学生阅读必须拒绝“假阅读”,坚持有品质的阅读,这样才能慢慢提高阅读理解水平。什么是有品质的阅读?依笔者理解,有品质的阅读,就是有明确目的和任务的阅读,就是带着具体问题的阅读,就是与思考紧密结合的阅读。阅读,不是为读而读,而是为理解而读,为意义而读,必须做到读后有所思,读后有所悟,读后有所得。如果读后,什么也没留下,什么也没收获,其实也是一种浪费时间。 如何做到有品质的阅读?笔者建议:一是阅读不能一味贪快。保持一般的阅读速度就行,不要追求一目十行,闪电式阅读;二是阅读需要反复。一篇文章,特别是长文章,如果只读一遍,恐怕不会有多少印象,难以了解文章内容,无法理解文章意义,建议至少读三遍,即速读、慢读、精读;三是一定要带着问题阅读。只有这样,阅读才会有针对性,才会留意文章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和细节部分。 总之,阅读作为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在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学生阅读训练中,要特别注意防止“假阅读”,坚持带着问题去阅读,把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