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审视“年味”里的文化命题(新论)

2018-02-13 09:41:58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文化创新无止境,在时代大潮中丰富和创新节日文化的新形态,不仅不是对春节的否定,恰恰是春节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转眼又要到农历新年,神州大地上涌动的人潮,显示着这个古老节日的活力。然而几乎每年,我们总会听到“年味淡了”“年俗只剩下俗”的感慨。今天的“过年”与过去有何不同?“年味”如何吸纳时代韵味?新故相推之际,其实正是我们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的契机。

历史地看,春节节日内涵是在漫长时间浸润中形成的。作为传统农耕文明的结晶,“年”的最初含意指的是农业的时间标尺,一年就是谷物的一个生长周期。汉武帝时期制定《太初历》,将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为岁首,正月初一过春节的习俗由此逐渐形成。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春节文化形成了以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的礼俗和规制,根植进中华文明圈的深层文化认知结构里,凝结成中华儿女的精神根脉。所谓的“年味”,其实就蕴藏在这些过年的仪式感中。

用比较的视角观之,过年形式和习俗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更易。过去媒体资讯不发达,过年的文娱活动仅限于家庭成员之间。1956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全国听众现场直播了梅兰芳、侯宝林、老舍、巴金等老一辈文学家、艺术家演出的《春节大联欢》,叩开了过年“联欢”的大门。随着电视的普及,央视春晚的文化大餐,又为过年赋予了新的文化韵味。最近几年,从网络拜年、网络联欢到红包大战、集福活动,互联网对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文化日渐展现出深厚的重构力量。文化创新无止境,在时代大潮中丰富和创新节日文化的新形态,不仅不是对春节的否定,恰恰是春节生生不息的原动力。

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则提醒我们,比传统节日文化面临娱乐流行文化冲击更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做好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时间体系下的新陈代谢、推陈出新。尤其是伴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整合传承好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成为一项日益紧迫的文化命题。我们应有自信,春节的核心文化内涵薪火相传的趋势不会有改变;我们也应有自觉,只有建构好契合现代文化审美的节日仪式和文化形态,才能告别“年味变淡、年俗变味”的吐槽,让春节一如既往地成为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精神港湾。

传承不易,创新犹难。文化终归是一种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当下流行的许多春节娱乐活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浅文化”。虽然红包大战等新生事物赋予春节接近全民参与性的文化娱乐形式,但在精神文化方面,互联网尚没有增加国人所冀望的“年味”,缺少那么一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文化内涵。网络文化泥沙俱下的缺陷,也增加了文化更新的隐忧。但是,技术演进的影响无远弗届,互联网能带给传统文化怎样的新变,值得我们珍视和培护。

文化是时间的佳酿,也是我们走向未来的心灵皈依。审视好春节这样一场事关每个人的传统节日文化的迭代进程,采撷有助于增进民族文化认同的文化形式、载体和资源,我们一定能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托举下,拥抱一个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美好未来。

(孙佳山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主任)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