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运中有一种逆行,叫进城过年。”据报道,在春运大军不断向着家乡移动的时候,有这么一群人,从家乡来到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踏上他们“反向春运”的旅途。他们大多在家乡独居,子女在外地定居、工作,逢年过节的时候,便踏上寻找子女的路,到子女所在的城市一起过春节。 反向春运的兴起,让人眼前一亮。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将父母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既可免返乡之难,又可解思亲之渴,何乐而不为? 反向春运,带来多重利好。对一些不回家的年轻人来说,不回家更从容,气定神闲,或可避免“收入多少?有对象没?买房没?”的盘问;对铁路部门来说,可有效配置资源,减少“超员北上,空车南回”的无奈;而对年轻人所在的城市来说,不再是空城,人气旺了,城市也更加充满活力。 一项调查显示,预订三、四线城市到北上广深“反春运”的跟团游、自由行产品,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80%以上,说明过年期间有意接父母到大城市过年的消费者渐成规模。其实,反向春运多年前即已出现,但远不如现在走俏。如果说彼时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此时则属主动追求的时尚。这并不意味着年味变淡,相反表明中国人越来越洒脱,选择越来越多元。团聚未必回乡,无论在哪过年,亲人团圆的春节情结都浓得化不开,早已融入血液之中。 面对已成潮流的反向春运,能不能做好接续工作,关乎反向春运的品质。比如,反向春运的列车上,服务能否细致入微?车票价格,可否适当优惠?此前,中国铁路总公司推出利民之举,对部分增开列车回程方向试点票价折扣,在现行票价基础上实行一定折扣优惠。这一措施,深得人心,与其空车返回,不如降低票价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反向春运。让旅客的体验更美好,就需要在餐饮服务、秩序维护、交通衔接等方面力争尽善尽美,让反向路同样充满温情。 再比如,城市职能部门愿意敞开胸怀接纳这些老人吗?除了保障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供应,能否提供足量的精神产品,让老人感受到家乡的文化气息?老人随子女在异乡过年,往往面临不同习俗相冲突的难题。家乡的春节习俗与大城市的春节习俗未必一致,而老人一般比较念旧,初到陌生环境,感受不一样的习俗,在感到新鲜之余也许会怀念家乡习俗。让老年人体会到家的感觉,更好地融入子女所在的城市,既需要子女悉心陪护,也需要城市管理者多些包容,以友好的姿态欢迎老人,以丰富的服务慰藉老人。 善待外来老人,不只体现在春节期间,而且是一个持久的民心工程。在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的今天,人口流动越来越常见,随子女进城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如何改善他们的晚年生活,检验城市的文明水平。从求医问诊到看病报销,从衣食住行到精神生活,无不需要所在城市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以反向春运为契机,让这些老人感受到大城市的制度温情,他们就会更有获得感。 无论“曲线”回家还是反向春运,心之所向,春节团聚。无论身处何地,让人更心安,让团聚的路更顺畅一些,让传统风俗更生动一些,这是时代提出的新课题。面对反向春运这一壮阔的时代图景,相关部门需要及时跟进配套服务,让更多的家庭尽享传统佳节的魅力。(作者:王石川,系中央电视台联播部评论员)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