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出,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快阅读”或许有其存在的理由。但要真正走进一部经典作品,除了逐字逐句精读的“笨法子”,没有捷径可走。而在“读书速成法”受部分人追捧的现象背后,功利化的阅读心态,更值得人们警惕。(2月5日 《文汇报》) 最近的图书市场上,一批教人如何速读经典的图书十分流行。《世界经典名著快读》《一分钟读懂XXX》……光看书名就能明白此类书籍的大致内容,无非是对名著经典的作家生平、写作背景、情节梗概、人物角色进行简单介绍,并罗列其中的典故、名言、经典桥段,为那些没有时间、没有耐心的读者,提供一种短时间内掌握原著精华的速成方案。 互联网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和便捷,传统的阅读习惯正面临电子化阅读的强力挑战。如今,面对日益增长的知识焦虑,人们更多地使用移动电子设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展开阅读,在快阅读概念盛行的背景之下,许多文字轻松、故事短小的书籍开始畅销,也促成了网络文学的蓬勃发展。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方式的改变,而它究竟走向何方还有待时间去慢慢证明。 在知识焦虑的侵袭之下,人们渴望获悉和吸收更多的信息,而普遍缺乏的空闲时间让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寻找更为直接、更为高效的阅读方式,这也是所谓高效阅读如此吸引关注的重要原因。其实,速读的方法的确是存在的,尤其对于那些因为工作和学习需要大量阅读的人而言。因为要读的书太多,有的书就只能简单泛读,了解其中梗概。从这个角度而言,如何判断一本书该泛读还是精读,更多只是基于喜好和需求的个人选择问题了。 然而必须明确的是,经典名著绝不属于可以泛泛而读的范畴。所谓经典,是在漫长的时间里、在浩瀚的书海之中历经大浪淘沙而依然闪耀的宝石,他们凝聚着智慧的光芒,描绘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图景。阅读经典,实际上就是在倾听伟大的回响,接受精神的洗礼,需要的是字斟句酌、反复品味的“笨功夫”,这无疑与讲求效率、追求速度的高效阅读方式格格不入。 事实上,许多追求速成阅读方式的人,其目的并不在于接触经典、吸取知识,而是基于某种不可宣诸于口的心理需求。恰如《如何读懂经典》一书的英文原名“如何跟人讨论你没读过的书”,阅读这类书籍更多是基于社交的目的,为自己贴上博闻广记的标签,与提倡阅读所追求的最初目的相去甚远,值得我们为之警惕。对于每一个读者而言,都必须杜绝速成的心态,避免走入功利化阅读的误区。唯有放慢脚步,才能找到树影斑驳的林中小路,走进经典名著构筑的世界。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