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原本只是灌水的意思,后来延伸为造假或稀释主体的行为,比如注水肉、注水数据等。只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爱看的不少国产电视剧也被大量注水,动辄七八十集甚至上百集。这些注水电视剧因为篇幅过长,不仅结构松散,而且情节拖拉,让观众看起来很倒胃口。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近些年来这种注水国产剧正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 电视剧究竟拍多少集合适,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或模式,但是篇幅长短一定要根据剧情的需要,不可一刀切。1994年播出的《三国演义》共计84集,但是整部电视剧张弛有度,情节引人入胜,观众并不觉得冗长;前些年热播的《甄嬛传》长达76集,也照样能够吸引观众。但是,时下的很多注水国产剧,一方面剧集较多,另一方面缺乏支撑较长篇幅的扎实内容和情节,这样的电视剧自然会遭到观众吐槽。 其实,片方心里也十分清楚,电视剧注水之后内容被稀释,观众自然会反感。可为了吸引观众,不少注水电视剧采取的是“前紧后松”的策略。也就是说,注水一般不会出现在剧情的开篇,制作者们的惯用套路是在中后程才开始注水“凑集数”,目的是为了先声夺人,让看上瘾的观众逐渐适应注水剧情。这种伎俩看似很高明,能够抓住观众,其实不仅违背艺术创作规律,也有违文艺人的良知。 注水国产剧的出现,从表面上看是制作方为了利益一意孤行的结果,因为演员的片酬越来越高,资本的介入又可以随意加戏,为了足够的利润,想不注水都难。而实际上,注水电视剧满足了制作、投资、发行、播出等各方面的共同利益,也就是说,从制作到播出的整个利益链条上,有着多方共同的商业利益诉求,这就使得国产电视剧的水份越来越多、剧集越来越长。然而,最终因为这种利益做出牺牲的只能是观众,这并不公平。 从理论上说,对于注水国产剧,观众完全有理由不买账。但一个现实的问题在于,当前,观剧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一种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因此电视剧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而绝大多数观众都不是专业人士,无法迅速判断一部电视剧的优劣,只是被动的观看者。所以,单纯依靠观众向注水国产剧说“不”来解决注水问题并不现实,关键还在于监管部门要把好审查关,不能让注水国产剧消解了观众信任、稀释了行业信仰。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