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春运在变 团圆的心不变

2018-02-06 11:15:34徐云方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虽然回家过年是每个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怀,但近年来,开始流行“反向春运”,即亲友们从老家到我们工作的地方过年,由此形成了一股春运大潮中的“逆流”。

有人说,“反向春运”消解传统年俗,因为故乡的年味变淡了,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过于武断。到老家过年,自然有着熟悉的年味儿,热闹、亲切、温馨,一家人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这正是传统春节年俗该有的样子。但这并不意味着异地过年就少了年味儿。如果是因为“恐归”而选择异地过年,这样的春节势必是孤独落寞的,但将亲友接过来一起过年,情形就大不同了。不是年味儿变淡了,而是我们的选择更加多样了,而是传统年俗融入时代了。

“反向春运”有其时代合理性。人们就像候鸟一样,为了过一个有年味儿春节,从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转移,人口流动瞬间到达顶峰。虽然交通更加便捷多元,“一票难求”的窘境大大缓解,但数亿人在几天内返乡,对于交通运输部门来说,仍然要顶着巨大的压力。而“反向春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向中西部单向流动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而且,虽然很多人早已在工作地安家落户,但父母亲人们可能从未感受过他乡的繁华。那么趁着过年的闲暇,让他们过一个别样的春节,感受不同的城市风景,又有何不可呢?

“反向春运”是过年方式的变迁,而折射的是中国人心态的变迁,是文化包容性的外在表现。“月是故乡明”、“酒是故乡醇”,这虽然是对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但有时候会让我们的文化格局变得狭隘,拒绝接受不同的声音,甚至会产生地域偏见。“反向春运”表面上是逆向运输的问题,却折射出更深层次心态变化问题。我们学会了适应,懂得了包容,不再是非彼即此、非黑即白的审美逻辑,而是愿意接纳新思想、新事物和新的生活方式。

春运的方向在变,交通运输环境在变,年俗也在变,但团圆的主题没变。如果人们不再看重团圆,就不可能出现“反向春运”的潮水,更不可能千里迢迢把亲友接到身边。更加自信的国人应该张开怀抱,去迎接春运乃至年俗的变化,用理性的声音守护过年的传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