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恶搞历史是动摇“根本”

2018-01-30 09:33:40吴新德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1月28日,人民日报在官方微信发布了一篇名为“《黄河大合唱》被恶搞,冼星海后人:忘本!”的文章,引起了网友广泛讨论。

娱乐历史,娱乐经典,说这是“忘本”一点也不为过。可能有人会站出来说,这只是娱乐而已,没必要那么认真,不必小题大做。其实不然,对历史和经典的恶搞,其危害性之大,当丝毫不可小视。

本固方能末治。恶搞历史、恶搞经典会混乱我们的价值观,极易导致精神乱象滋生,诱发社会浮躁之风。《黄河大合唱》中所歌唱的是八路军东渡黄河、饮马太行、抗击日寇的坚定决心,是全民族觉醒、同日寇抗战到底的不屈精神,说它是“民族之魂”“不朽之作”毫不夸张。它是深刻在中国人民心中的一段历史记忆,而历史记忆是构成文化观念的关键所在。

历史记忆构成文化观念,文化观念形成民族意识,共同的民族意识产生历史认同,进而得到一个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倘若让历史记忆在廉价的娱乐笑声中灰飞烟灭、荡然无存,我们的文化观念何以能正?民族意识何以能成?精神力量何以能聚?弱化了历史、动摇了根本,人与漂浮于水面摇摆不定的浮萍有何两样?“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本”守不好必然会导致社会风气浮躁,所以恶搞历史和经典绝不是小事。

巴金曾说过,教育孩子时,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崇高,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爱和美好,孩子们才能向着崇高、伟大、爱和美好的方向追求。中华民族几千年不衰,就因其文化之厚、民魂之坚,每一代人都有着丰富的精神食粮滋养。倘若今天我们在嬉笑中将富含崇高、伟大、爱和美好的民族精神食粮糟蹋,让我们的孩子靠什么去成长?孩子模仿性很强,如果孩子们从小接受的是这样遭恶搞的历史、经典,他们又如何去敬畏历史、敬畏经典,如何建立民族的自豪感和责任心?所以,恶搞历史、恶搞经典绝非是小事,斥责如此行为也绝非小题大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可在一天毁掉”,价值观的构建也是一样。历史里不仅有先辈的奋斗,更维系着我辈的过去和未来;经典作品承载着的不仅是艺术创作的高峰,更有民族的兴衰和荣辱。尊重历史、尊重经典,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对未来的尊重。乐于恶搞之人,还需多一分反思、多一点远虑。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