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传统文化要有融入现代文明之法

2018-01-26 11:09:01汴梁客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用“甲骨文表情包”解读甲骨文,将古老而厚重的文化记忆“复制”到现代生活中,让传统文化薪火相传,这是一个好主意。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厚重的传统文化而言,进行原汁原味的复制和借鉴,显然有点保守和僵直。将其文化记忆和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才是更为现代的文化转化方式。

要有虔诚的传统文化敬畏感。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道德观念,它是“我们”的,具有典型的中国精神、中国风度,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更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即使到了今天,这些文化记忆和精华也都没有过时。不但没有过时,反而为现代文明带来了更为细腻的滋润和影响。因此,今天的我们要树立虔诚的传统文化敬畏感,将其放在社会发展的最高处,视作“须臾不可离也”的精神家园。

要有忠诚的文化保护意识。之所以提出文化保护意识,是因为当下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不同文化间存有这样那样的交融与交锋,人们很容易出现精神迷茫和价值迷失。比如有人就对西方文化过于崇拜,而对于传统文化有所忽视,以致于不少传统文化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疲软和后继无人的态势。文化断了根、民族没了魂、社会没有了传统记忆,这是一种巨大的软实力损失。因此,今天的我们才要登高望远,将文化保护和继承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让传统文化在我们手里得到复兴和光大。要敢于和各种戕害传统文化的不良做法斗争,留住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魂。

要有与时俱进的文化转化和发展意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最终目的是要让文化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和传承。因此,今天的我们在盘点和整理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树立紧迫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意识,通过各种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统文化的面孔不再是呆板的、抽象的,而应是鲜活的、水灵的。只有这样,现在的人们才会喜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乐其心不违其志”的方式,用时尚化的方式解读古老文化,让传统经典和文化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产品。传统文化只有好懂、好听、好读,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最爱,才能在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路上越走越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