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进万家”活动点燃了乡村的欢乐气氛,与平日里的稍嫌冷清形成鲜明对比。前些年,人们过年盼着吃、盼着穿、盼着家里添置新家具;这些年,以家为单位的文化娱乐活动日益成为了人们美好生活的必需品。春节前后的“文化进万家”活动十分受基层群众喜爱,但进万家的文化不能是“匆匆过客”,如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日常需求,仍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不当过客,需要一批扎根基层的文艺工作者。“村村有戏台、家家有电脑”,若论起文化硬件设施来,乡村并不见得就比城市差多少。然而,有的农村戏台一年难得唱几台戏,大多数时间空置着。所以,“文化进万家”不但要在年前年后红火热闹,还需要借此机会,培育一批乡村本土爱好文艺的青年人才,特别是要为地方戏曲、非遗文化培育新人。真正让“文化进万家”成为一颗种子,为乡村留下不走的文艺“小分队”。 不当过客,需要振兴乡村文化。文化进万家只能解决一时文化之需,真正满足广大乡村人民的精神文化娱乐需求,就必须振兴乡村文化。有一组数据让人惊心: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递减。比传统乡村递减更为令人忧虑的是,我们仍旧不能建立起生命力强盛的乡村文化。对于文化,人们仅仅是简单地理解为,唱戏、剪纸、扭秧歌之类的乡土符号,忘记了文化是一个集生产、生活为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在城镇化迅速推进下,剥蚀了乡村文化的根基。对此, 只有立足根本,振兴乡村文化,那么才是真正的文化进万家。 “文化进万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送文化”早已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需要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挖掘出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这个意义上看,“文化进万家”更需要唤醒乡村沉睡的文化资源,振兴乡村文化,方能凸显“文化进万家”的意义。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