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远离“丧文化” 青年莫颓废

2018-01-17 10:20:02卜香雪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在网络世界里,以自嘲、颓废、麻木生活方式为特征的“丧文化”正成为一些青年人的口头禅。“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其实并不是很想活”“漫无目的的颓废”“什么都不想干”“颓废到忧伤”……这些散发着绝望气息的话语,配上“悲伤蛙”“葛优瘫”“懒猫瘫”等表情包,成了聊天的流行内容。

什么都不想干,只想蹉跎岁月,找一个最省事省力的方式活着——这样的消极情绪,正通过上述这些流行语在年轻人中蔓延。从常理看,这与大家对青年朝气蓬勃的一贯印象格格不入,令人费解,也令人担忧。本是理想代言人、奋斗急先锋的青年人,怎么就成了形容枯槁、志向全无的“行尸走肉”了?

一些人觉得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他们觉得,这些“生动”的句子、自嘲的话语很能反映无力、无奈、无趣、无感时的心境,于是互相调侃、宣泄,这是年轻人常见的表达方式,也是缓解压力的一种途径。的确,有些“丧文化”的表征只是碎片化的某种自嘲和宣泄而已,并不具有完整的价值观参考意义。很多自嘲“丧到极点”的青年,奋斗、拼搏起来,并不比前辈和同龄人逊色。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掩盖“丧文化”的本质,即消极逃避。无论是对于压力,还是对于困难或现实,逃避终不是好办法。宋明理学有一句名言——“心要在腔子里”,其要义之一就是遇事不逃避、不藏匿,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而且,言为心声,语言为人所用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使用者的思想和情绪。“丧文化”的消极话语在青年人的相互比拼、相互调侃中,也影响着每一个人。长期在这样的话语里生活浸润,不免沾染消极情绪,从而影响对待生活、他人的态度,对于青年人成长、社群和谐都有很大危害。

从价值的角度来说,青年人朝气蓬勃,有理想、有智慧、有力量,是全社会最富有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应该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自觉加强学习、奉献青春,敢爱敢拼,敢试敢为,敢于正视人生的苦痛,与颓废的生活方式绝缘。从语言的角度来说,青年人率真幽默,憧憬浪漫美丽,更应在经典中汲取智慧、从名著中获得养分,激发语言创新活力,创造符合时代要求、自身特点的青年用语。

对社会和学校来说,在关心青年人用语和思想的同时,也要关心青年人的生活和心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真正为青年人排忧解难,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热心人,引导青年人积极向上,在服务与奋斗中实现自我价值,彻底远离“丧文化”的侵蚀。(作者:卜香雪)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