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区社区书院引进社工模式 打造特色课堂
2018-01-10 11:59:41宗琴 来源: 集美报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挖掘亮点] 建设个性化“一院一品” “要倒垃圾要分类,不要乱倒积归堆……”每周六早上,走进灌口凤山书院,耳畔都会传来阵阵清脆悦耳的闽南话阅读声。原来,这是社区的孩子们在跟着陈端娥老师学习闽南童谣。陈端娥是灌口中心小学的退休教师,熟知传统闽南文化,在书院开设了《闽南童谣》课程,深受小朋友喜爱。 凤山书院建于清乾隆十一年,中间经过重建、修缮,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集美区根据该书院文化特色,结合闽南特色文化,设置“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在集美的20家社区书院里,像凤山书院这样有“主题”特色的书院不在少数。“醉美”田头有着得天独厚的农耕设施条件和农耕文化,田头社区书院根据其特点,围绕农耕器具、家风家训、国学诵读、村风村史发展等方面,通过“农耕大讲堂”和“农耕试验田”的形式,采用“历史+户外+课堂”的机制,打造以“四季耕耘,一方农香”为品牌课程文化的“农耕讲堂”。 兑山社区书院的“红色之旅”讲堂,园博社区书院的“绿色园博”公益讲堂,东宅社区书院的“古厝家文化讲堂”……集美区结合各书院特点,按照“一书院一特色”,有针对性、有区别性、有品质性地建设“一院一品”。 [综合平台] 让居民参与社区共建 与传统的书院相比,集美社区书院给人们带来了更多惊喜———不局限于看书和做学问,社区书院是一个集学习教育、文体活动、群众议事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平台。 钟爱美是聚镇小区的居民,一直热爱跳舞的她,与同小区的姐妹们组建了一支“聚镇快乐健身队”。在集美锦鹤社区书院的助力下,她们的腰鼓舞、扇子舞、快板说唱成了社区的“明星节目”。 集美区依托社区书院为活动阵地,鼓励居民组建社区兴趣团队,同时以书院为阵地,进行十九大精神宣讲、垃圾分类宣导以及嘉庚文化弘扬等一系列活动。 在去年厦门会晤期间,集美区委文明办依托社区书院,举办了一系列“文明迎金砖”活动,这些活动的“主角”就是各社区的居民。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营造和谐和美的文明社区。 此外,社区书院还成为居民协商议事的新载体。在康城社区书院,由居民、书院学员、志愿者、居委会组织的“绿色行动派”深入社区进行文明宣导,让居民参与文明随手拍活动并发表意见;同时,书院还建立微信群,让居民进行线上讨论,参与共建共治社区。 不仅如此,“社工+义工”模式也为居民提供了个人服务的平台,进一步增强居民奉献意识,凝聚社区共同精神。海西晨报讯(记者 宗琴 通讯员 黄妙 本版图片:通讯员 林志杰 摄)
|
相关阅读:
- [ 01-10]集美医师李娜:当好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
- [ 01-10]集美区举办“今夜集美真好听”台湾青年交流会
- [ 01-09]集美区助老员走访困难老人 嘘寒问暖助安全过冬
- [ 01-09]集美乐海社区书院携手小志愿者开展剪纸文化体验活动
- [ 01-07]集美三秀书院举办手工课程 学员感受指尖上的艺术
- [ 01-05]志愿集美明天招募15名志愿者 用行动去温暖他人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