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练妙手回春术 只为让病人活得有质量 好医生不仅有一颗“仁心”,更有妙手回春的“仁术”。他们苦练医技,只为让病人活得有质量。 从医40年,贾立群接诊患儿30多万,确诊疑难病例7万多,挽救危急重症患儿的生命2000多。如今,“贾立群B超”已成为北京儿童医院的一块“金字招牌”。 病人认可的背后,是贾立群夜以继日超负荷工作并在实践中潜心钻研,为不断提高儿童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和检出率所作的努力。 临床医生有时判断疾病难度很大,这就给超声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为一名临床初步判断患有阑尾炎的小男孩做超声检查时,贾立群却发现其阑尾一切正常。他按照自己给自己设定的要求,最后在腹部的右、中、左等位置多扫查三下,结果发现肠套叠征象,并及时进行了处理。孩子病好了,家长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哈尔滨医科大学心脏外科医生刘宏宇用精湛的医术践行着自己的价值观。他与导师夏求明教授共同创造了患者“换心手术”后存活时间最长的亚洲纪录,率先在本省内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至今已完成5000余例,成功率99.5%。 刘宏宇说:“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痴迷,对医学技术肯钻研,对家乡这片土地发自内心地热爱……” 不负祖国重托 在艰难险阻中超越自我 医护工作是公认的最危险职业之一,而援外医疗更是危险中的危险。为了不辜负祖国的重托,我国多个医疗队前赴后继、不远万里来到条件艰苦、病毒多发的西非,实现着一个又一个自我超越。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拉利昂军事医学专家组去热带雨林调查埃博拉病毒病原的日子里,致命病毒无处不在,为了防止被蚊虫叮咬感染病毒,大热天里队员们只好穿着长袖;汽车轮子卡在河流上圆木桥的缝隙里,他们弃车抱着圆木爬过去;晚上无法返回驻地,他们就在帐篷里或两棵树之间拉起吊床过夜…… “国家把你派出去,你就必须坚决完成任务。这不光是必须不必须的问题,更是能不能办到的问题。”援非四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援塞拉利昂军事医学专家组组长姜天俊说。 为了打赢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专家组队员冒酷暑、踏泥泞,走遍塞军所有基层医疗哨点反复调研。他们克服一切困难,成功研发出能够实时监测的移动式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还为不足200名注册医生的塞国培训出一支自己的传染病诊治防技术力量,225名塞国医务人员获得了传染病防控技术合格证书。 在姜天俊今年结束援塞任务临近回国时,塞拉利昂人托马斯特地赶来专家组驻地,给每个队员颁发了自己用软件翻译并逐字校对的中文版“感谢状”,以此记录中塞友谊。他希望中国专家不要忘记大西洋岸边一大群非洲朋友,因为他们都是“Black Chinese(黑皮肤的中国人)”! |
相关阅读:
- [ 01-04]不按划线排队车厢进食 搭乘地铁您文明吗?
- [ 01-03]龙岩:文化墙扮靓小乡村 传递大文明
- [ 01-03]长汀县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通过验收
- [ 01-03]长乐潭头镇打造“移风易俗”文化墙弘扬文明乡风
- [ 01-03]福清元旦春节期间推进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