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颗颗珍珠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传统村落,是中国人的根系所在,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自2012年我国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经过五年努力,目前已有4153个村落列入国家级“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文化遗产得到基本保护。(新华网) 古村落是见证历史变迁、承载乡愁记忆的“活化石”,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和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的集中展示。然而在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下,田园牧歌式的传统村落模样已然渐行渐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温情画面早已定格为记忆的片段,“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自然风光也已面目全非。据统计,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保护古村落,任重道远。我们需要通过走文化路线保护好古村落,让乡村呈现原生的田园风光、原真的乡村风情、原味的历史质感,真正地守住“魂”、留住“根”,重新找回精神原乡。 保护古村落要传承经典传统文化。乡村发展不能走复制城镇化发展的路径,如今很多乡村似乎成了景观“城镇化”、建筑“西洋化”、生活“空心化”的矛盾结合体,变成了既不像农村、也不像城镇,既不像传统、也不像现代的“四不像”,被完全拆掉和过度商业开发的古建筑和古村落无情地割裂了维系乡村发展的传统文化脉络。保护古村落一定要通过唤醒世代相传的文化记忆,保护原汁原味的历史风貌、传统建筑、田园风光、人文习俗,重塑更质朴、更纯粹、更有生命力的“乡村美学”。 保护古村落要注入优秀时代文化。“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古村落不是“过去式”,它需要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保护并不意味着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在保护古村落的同时,也要融入更多的现代元素、时代精神和当代文化,需要结合现代生活需求,不断完善古村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古村落的生活功能,不断打造现代文明风景,让群众自愿留下来、幸福生活好,通过人气的集聚真正让古村落“活起来”,把古村落培育成为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美丽乡村。 保护古村落要培育特色内生文化。保护古村落是一项长期的、动态的工作,不能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和政策支持,更需要由内而外的自发自觉保护意识。因此,我们亟需通过唤醒乡村文化自觉,引导更多的人主动参与到保护古村落的队伍中来。这样既可以汇聚最强大的内生保护动力,还能彰显各地特色文化,有效避免 “千村一面”“千村一味”的复制模式,让每一个古村落都散发独特的气质与内涵。 保护古村落必须与文化绑定,通过坚定地走文化路线,为古村落增添新的活力,让古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