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集美文明网> 文明观察 > 正文

“故宫无冷宫”启示文化开放之道

2017-12-05 10:41:32文平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最近,故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北京之行,第一站就选择了故宫。而这几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也因为一段演讲视频“火了”,“千万别买我们的东西,太漂亮了容易弄丢”,幽默风趣的话语,与文物工作者的传统印象形成“反差萌”,一时间圈粉无数。(11月27日 《人民日报》)

故宫博物院的“网红”轨迹折射了当下国人对于传统和文化的兴趣及渴望,作为收藏文化、研究文物的重要场所,博物馆既要满足公众对于历史的好奇心,也要满足他们亲近历史、感受文化的现实需求。这就要求包括博物馆在内的文化场所不能再保持一成不变的严肃面孔,而要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态度,用更加好玩有趣的方式拓展人们感受文化的渠道和深度,“故宫无冷宫”才能够成为一种文化常态。

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的《文物建筑开放导则(试行)》引发了公众热议。《导则》明确提出,文物建筑应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现状尚不具备开放条件的文物建筑应创造条件对公众开放。这实际上是文化场所都应秉持的理念。现在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已经得到了极大改善,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前所未有的炙热,已不再满足于从纸面上、图片里、展柜中去了解历史、感受文化,他们渴望与文化有更密切、更深度、更富有生气的互动。也因此,文化唯有以更生动、更灵活、更有趣的方式才能够走进人们心里,产生广泛而长久的影响力。

这种改变一直存在。故宫根据网友提议生产了“冷宫”冰箱贴,同时还推出“御膳房”冰箱贴,并附一份介绍,说明故宫里并没有“冷宫”。苏州博物馆则另辟蹊径,每年季节性售卖“吴门四家”之一的文征明当年手植紫藤的种子。这种充满趣味的文化知识普及方式很受公众欢迎,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和活力。

处身互联网时代,公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和获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化场所需要积极适应这种转变,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富创意的举措,更好地发挥文物展示、公众教育、文化传播的作用。试想,就连故宫这样的“大腕儿”都能用这么接地气的“反差萌”吸引公众,其它文化场所为何不能效仿学习,为公众提供更丰盛美味的文化大餐呢?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更多>>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