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修传统文化值得推广
2017-09-13 10:50:47刘剑飞 来源: 中国文明网 责任编辑: 李霖 我来说两句 |
分享到:
|
9月8日,北京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共必修课启动,到2020年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须完成40学时的该课程内容学习,东城区和通州区作为试点区将于11月率先启动。(9月10日 《新京报》) 北京市此次实施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传统文化课程,主要包括经典天天见、经典10讲、传统文化教育通识、传统文化经史导读、传统文化技艺等,这些课程几乎涵盖了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果实施到位了的话,是对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的一次大提升,对教育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视为是提升幼儿园孩子、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素质的大动作。因此,这样的举措值得其他地方借鉴、推广。 传统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升社会道德和文明,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因此,传承弘扬和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长期以来全社会都在关注的话题。中小学、幼儿园的老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传统文化素养,不仅关系着社会道德水平,也直接关系着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因此,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也是确保中小学生传统素养的根本。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北京市才会采取措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必修课,目的就是通过这种制度,来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升老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育能力,进而提升幼儿园孩子、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甚至是道德意识和文明程度自然就有了保障。但是,长期以来,中小学、幼儿园老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却处于短缺状态,没有专门的文件和规定要求加强老师的传统文化教育和积累,这就导致一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甚至忽略了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或者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只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这种教育,不仅不利于师德师风等教育文明的培育,也不利于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的养成。而今,北京市的这种举措,无疑是在为教育“补课”,对文化、对教育都是一种值得肯定的行为。 只是,传统文化成了老师的必修课,更要保证也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为此,必须建立传统文化教育制度,明确具体的课程和课时,甚至建立完善的考察和考核制度,确保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这才是确保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得到提升的根本之举。 |
相关阅读:
- [ 09-13]教师编制的基层探索不妨边走边看
- [ 09-13]要教育情怀,也要教师待遇
- [ 09-13]教师管理改革不能简化为打破“铁饭碗”
- [ 09-13]教师“岗位聘任”管理办法 敲开教改大门
- [ 09-13]党员教师和“00后”志愿团队一起爱绿护绿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