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职教师建立“师德档案”,早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09年,安徽省就出台了类似制度,此后很多地方跟进。但是,能够与时俱进,把收受礼品、有偿补课等有违师德的行为和内容,明确纳入“师德档案”,并在一定活动和时间内实施“一票否决”的,南京此番的规定似乎还比较鲜见。问题是,南京“师德档案”的建立,是否就意味着相关制度的执行和力度有效提升了呢?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了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为了让教师切实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有效规范在职教师的师德师风行为,国家和地方近些年可谓倾注了不少心血,出台了不少有针对性的规定。比如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为在职教师划出了包括严谨收受礼金、利用职务便利谋取私利等“六条红线”;2015年,教育部又出台了严禁在职教师以任何方式进行有偿补课的规定,明确一旦违规,在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实施奖惩等方面实施“一票否决”。 但遗憾的是,就现实来看,目前在职教师实施有偿补课,甚至借节日、分班、排座等机会收受和索取家长的礼金、有价证券等,并不鲜见,相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禁令,即便在明确的“一票否决”面前也是执行不力。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多层面的,比如有偿补课更加隐蔽不易查出,教师违规收礼泛滥与社会风气熏染有关等之外,笔者以为,更关键、更重要的则是,基层有关主管部门对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危害性认识不足,严控严管决心不够,查处管理措施不得力,进而不能让有关禁令和“一票否决”规定有效落实。没有足够的违规成本,有违师德师风的事情,自然难以有效禁止。 这样,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师德档案”建设,固然把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集中记录在案了,但是,如果地方主管部门不能切实加大力度,对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和人员严加打击与治理,又能产生多大威慑力呢?要想发挥“师德档案”的建设本意,无疑还有很多功课要做。 比如,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师德师风建设严肃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有关禁令的执行,切实发现有违师德师风行为的人和事,让“师德档案”负面清单有内容可记录;另一方面,要切实强化“师德档案”记录的管理,让有关教师的有关信息,尤其是有违师德师风的信息,能够及时全面有效记录在案;再一方面,要全面落实“师德档案”中处罚措施,尤其是“一票否决”规定的执行要坚决,要到位。 只有让“师德档案”有关负面信息有内容可记、且及时全面记录,并切实发挥“一票否决”功能,“师德档案”才能真正提升执行力。否则,建设“师德档案”,重申“一票否决”等,也仅是多个制度摆设而已。 |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